项目数量-0
急性眼刺激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5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急性眼刺激性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体内眼刺激试验:采用Draize试验法进行活体动物测试,通过标准化评分系统量化角膜、虹膜及结膜损伤程度
体外替代试验:包括重组人体角膜模型(EpiOcular)、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HET-CAM)及离体牛角膜浑浊渗透性试验(BCOP)
理化性质筛查:测定pH值范围(<2或>11.5时直接判定强刺激性)、渗透压摩尔浓度及表面张力参数
成分毒理分析:针对表面活性剂、强酸强碱、氧化还原剂等高风险成分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以下七大类物质的眼接触风险评估:
工业化学品:金属加工液、脱模剂、清洗溶剂等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眼部的物质
日化产品:洗发水、染发剂、睫毛增长液等直接接触眼周区域的个人护理品
医药制剂:滴眼液基质成分、眼科手术冲洗液及全身用药的眼部代谢产物
农药制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在喷洒过程中的眼部暴露风险
纳米材料:粒径<100nm的工程纳米颗粒在角膜上皮的蓄积效应研究
医疗器械:隐形眼镜护理液、眼科手术器械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验证
新型材料:可降解生物材料、3D打印树脂等创新材料的眼部接触安全性预判
检测方法
现行国际标准方法体系包含三个技术层级:
传统动物实验法
依据OECD 405指南实施改良Draize试验:选用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模型,将0.1mL/0.1g受试物滴入结膜囊后闭合眼睑1秒。分别在1h、24h、48h和72h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分级评分(0-4分制),持续观察21天评估恢复情况。
体外替代方法组学
EpiOcular模型(OECD 492)
Short Time Exposure试验(OECD 491)
荧光素漏出试验(FLT)
计算机预测模型
基于QSAR算法整合分子量、logP值、氢键供体数等12项分子描述符构建刺激概率预测矩阵。
检测仪器
完整检测体系需配置以下五类专业设备:
设备类型 | 技术参数要求 | 功能应用 | |||
---|---|---|---|---|---|
活体成像系统 | 注:所有设备均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并参与实验室间比对验证,其中关键仪器如活体成像系统需每季度执行NIST可追溯性验证。
本检测流程严格遵循ISO/IEC 1702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验操作人员均持有GLP规范培训证书。数据采集采用LIMS系统实现全程电子化追溯。
特别声明:本文所述技术内容仅反映当前科学认知水平,具体检测方案应根据受试物特性进行适应性调整。
版本信息:根据2023年OECD最新修订的体外皮肤刺激测试指南(No.439 Rev.2),新增角膜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方法。
重要提示:动物实验仅在其他替代方法不可行时作为最后选择方案实施。
如需获取更多技术细节请联系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
本实验室持有CNAS认可证书(编号:L1234)和CMA资质认定证书(编号:2023XYZ001)。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法规符合性判断依据。
*部分数据来源于欧盟ECVAM数据库2023年度更新版本。
版权所有不得擅自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附录文件详见实验室官网技术文档下载区。
请于实验前30个工作日提交完整MSDS文件。
特殊样品需提前进行生物安全等级评估。
建议结合皮肤刺激性测试结果进行综合风险评估。
推荐使用GHS分类系统进行危害等级划分。
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可向技术委员会申请查阅。
定期举办GLP规范操作培训班。
提供加急检测通道服务。 |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玻璃胶质量检测
下一篇:水泥编织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