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猫眼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智能猫眼作为安防领域的重要设备,其性能指标需通过系统性检测确保可靠性。本文基于GB/T15211-2013《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及IEC62676-5标准框架,重点阐述成像质量、夜视功能、报警响应等核心检测项目,涵盖实验室模拟与现场实测双重验证方法,为产品质量评估提供专业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智能猫眼的核心检测体系包含六大类目:

光学成像性能:分辨率测试(水平/垂直TVL)、畸变率(桶形/枕形畸变≤3%)、最低照度(0.01Lux级)及动态范围(≥90dB)

红外夜视能力:补光距离(3-10米梯度测试)、波长范围(850nm/940nm双波段验证)、光斑均匀度(中心与边缘照度差≤15%)

报警系统验证:人体侦测准确率(≥98%)、误报率(≤0.5次/24h)、响应时间(移动侦测至APP推送≤1.5s)

环境适应性:工作温度(-20℃~+55℃循环测试)、防护等级(IP65防尘防水验证)、电磁兼容(GB/T 17626系列标准)

数据安全评估:视频流加密强度(AES-256验证)、本地存储完整性(断电数据保护测试)、网络攻击防御(DDoS模拟攻击实验)

耐久性测试:按键寿命(≥10万次按压)、屏幕老化(连续显示500小时衰减率)、结构强度(50kg静压变形量≤1mm)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三类产品形态:

门嵌式智能猫眼:含可视对讲功能的集成化设备,需额外验证门体振动对成像稳定性的影响

独立式监控终端:具备AI人脸识别功能的分离式结构产品,重点评估识别准确率与误识率指标

多设备联动系统:与智能门锁、家庭网关联动的复合型产品组,需完成协议兼容性及联动响应延迟测试

特殊应用场景扩展检测包含:强逆光环境(10万lux照度下图像过曝控制)、极端湿度(95%RH连续工作72小时)、多目标追踪(同时识别5个移动物体的轨迹记录完整性)。

检测方法

采用三级递进式检测体系:

实验室基准测试

使用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配合平行光管系统,在暗室环境下测量MTF50值

通过可编程恒温箱进行-20℃低温启动实验,记录图像输出延迟时间

搭建标准入侵场景模拟平台,统计1000次随机移动事件的报警准确率

现场工况测试

在住宅楼道安装实测30天,采集不同时段(07:00-22:00)的环境噪声对语音对讲质量的影响

采用照度计多点监测补光灯工作时的实际照射范围与衰减曲线

破坏性极限测试

实施50次快速温度冲击试验(-20℃↔+60℃交替循环)后评估元器件焊接可靠性

模拟7级振动环境(GB/T 2423.10标准)下的结构件松动风险

检测仪器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应用场景
成像质量分析仪
±0.5%光度测量精度
动态范围与色彩还原度测试
光谱辐射计
积分球直径500mm
红外补光波长与强度标定
多轴振动台
最大加速度30g
运输抗震性能验证
网络协议分析仪
1Gbps数据捕获能力
视频流传输稳定性监测
高低温交变箱
变温速率15℃/min
极端环境适应性测试
声学测试舱
混响时间0.5s±0.1s
语音对讲清晰度评估

所有检测过程严格遵循CNAS-CL01:2018体系要求,关键参数测量不确定度控制在±2%以内。视频数据分析采用YOLOv5算法进行目标识别准确率计算,运动轨迹追踪使用Kalman滤波算法消除测量噪声。


*注:本文所述检测方案需由具备CMA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可视门铃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