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对射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红外对射检测是一种基于红外光信号传输特性的非接触式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工业自动化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其核心检测要点包括发射端与接收端的信号强度校准、环境干扰因素分析、响应时间测试以及系统误报率评估。需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设备灵敏度与稳定性符合行业规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红外对射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项目:

发射端光学参数测试:测量红外发射器的波长范围(通常为850-950nm)、光功率输出(单位mW)及光束发散角(角度精度±0.5°)

接收端灵敏度验证:量化接收器的最小可探测光强(阈值≤0.1μW/cm²)及动态响应范围(典型值60dB)

系统响应时间测定:记录光束阻断至信号输出的延迟时间(标准要求≤50ms)

抗干扰性能评估

防护等级验证:依据IP代码进行防尘防水测试(户外设备需达到IP67等级)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以下典型应用场景:

周界安防系统:覆盖距离30-300m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工业自动化设备:机械臂安全光幕(分辨率≤14mm)及传送带物料检测装置

智能交通系统

环境监测设备

特殊场景适配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光功率计测试法

使用经CNAS认证的光功率计(波长匹配±5nm),在发射端前10cm处测量轴向光强分布。通过旋转发射器测量光束发散角,绘制极坐标辐射图。

示波器信号分析法

采用数字存储示波器(带宽≥100MHz)捕捉接收端输出波形,分析上升时间(10%-90%电平)、下降时间及信号过冲量(应<5%Vpp)。

环境模拟测试法

在气候试验箱中执行温度循环测试(-40℃~+85℃,5cycles),同时施加振动载荷(频率10-500Hz,振幅1.5mm)。监测误报率变化应<0.1%。

光学衰减模拟法

使用中性密度滤光片组(OD值0.1-3.0可调),定量模拟雨雾天气的光衰减效应。记录系统维持稳定工作的最大衰减阈值。

多路径干扰测试法

设置反射板产生二次光路干扰(延迟时间≥2ms),验证接收端的脉冲鉴别能力。

检测仪器

必需的专业设备清单及技术指标:

光谱辐射计

高速光电探头

光学平台系统

EMC测试系统

动态信号分析仪

标准衰减片组

所有仪器均需通过年度计量校准并保留完整的溯源证书。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安保器材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