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分与添加剂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塑料成分与添加剂检测是评估材料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涵盖聚合物基体分析、添加剂种类鉴定及有害物质筛查等内容。通过科学方法精准识别增塑剂、阻燃剂等功能性添加剂含量,并严格把控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等限用物质浓度,确保材料符合环保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塑料成分与添加剂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四大类:聚合物基体定性定量分析、功能性添加剂鉴定与含量测定、受限物质筛查以及物理性能测试。聚合物基体分析通过分子结构表征确定材料类型(如PE、PP、PVC等),占比误差需控制在±1.5%以内;功能性添加剂涵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抗氧化剂(酚类/胺类)、阻燃剂(卤素/磷系)等20余种常规类别;受限物质检测重点监控铅、镉等重金属迁移量(依据EN 71-3标准),双酚A(BPA)残留量(限值≤0.1%),以及多环芳烃(PAHs)总量(按REACH法规);物理性能测试包含熔融指数(ASTM D1238)、拉伸强度(ISO 527)、热变形温度(ASTM D648)等关键指标。

检测范围

本项检测适用于五大类塑料材料及其制品:通用塑料(LDPE/HDPE/PP/PS)、工程塑料(ABS/PC/POM)、特种塑料(PTFE/PEEK)、复合材料(玻纤增强/碳纤维改性)以及再生塑料颗粒。具体应用场景覆盖食品接触材料(FDA 21 CFR)、医疗器械部件(ISO 10993)、电子电器外壳(IEC 62321)、汽车内饰件(GB/T 30512)及儿童玩具(EN 71)。针对不同行业规范要求实施差异化检测方案:欧盟市场需满足RoHS 2.0指令十项有害物质限制;美国市场执行CPSIA铅含量标准;医疗领域需额外完成USP Class VI生物相容性测试。

检测方法

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化分析方法体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ISO 18373-1)实现聚合物快速鉴别;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ISO 11357)测定结晶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热重分析法(TGA ASTM E1131)解析材料热稳定性及组分比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EPA 8270E)精准定量挥发性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GB/T 29614)测定抗氧化剂有效成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EPA 6020B)完成痕量重金属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EN 71-3)用于快速初筛禁用元素。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三级精度分析设备:配备ATR附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4 cm⁻¹),可识别≥0.5%的微量共聚物组分;同步热分析仪同步采集DSC/TGA数据(温度精度±0.1℃);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实现ppb级添加剂量化;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配备二极管阵列/荧光双检测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出限达0.01 μg/L;万能材料试验机满足ISO 527标准规定的50 mm/min拉伸速率控制;熔融指数仪配置自动切料装置确保±0.5%重复精度。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参与ILAC国际比对验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