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发棒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8  

卷发棒检测是评估产品安全性与性能的重要环节,主要涵盖电气安全、温度控制精度、材料耐高温性及机械结构稳定性等核心指标。专业检测需依据GB4706.1、IEC60335等标准执行,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使用场景验证产品合规性,重点关注漏电风险、温升异常及有害物质释放等问题。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卷发棒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电气安全性能:绝缘电阻(≥10MΩ)、泄漏电流(≤0.25mA)、接地电阻(≤0.1Ω)、耐压强度(1500V/60s无击穿)

温度控制特性:额定温度偏差(±5℃)、升温时间(≤120s)、恒温稳定性(±3℃/h)、过热保护响应时间(≤10s)

材料可靠性:发热体耐腐蚀性(500h盐雾试验)、手柄阻燃等级(V-0级)、表面涂层附着力(3M胶带法测试)

机械性能:旋转关节寿命测试(≥5000次开合)、夹板压力值(0.8-1.2N·m)、线缆抗弯折(5000次45°弯折无断裂)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标准覆盖三类产品类型:

产品分类特征参数特殊检测要求
家用型(≤60W)工作电压220V/50Hz

双区温控(120-200℃)

童锁功能验证

自动关机响应测试

专业沙龙型(100-150W)宽温域调节(80-230℃)

陶瓷/钛合金发热体

连续工作8小时耐久性

多设备并联稳定性

智能型(IoT功能)APP互联

传感器配置≥3个

电磁兼容性测试

数据通信加密验证

检测方法

关键检测流程实施规范:

电气安全测试

依据GB 4706.15第16章进行潮态处理(93%RH,40℃,48h)后测量绝缘电阻

采用差分式电流探头测量工作状态下的对地泄漏电流峰值

温度特性分析

使用K型热电偶矩阵法布置12个测温点于发热板表面

记录从室温升至200℃的温度曲线并计算标准差σ值

材料评估实验

执行ISO 21702标准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释放量测定

采用氙灯老化箱模拟3000小时紫外线照射后的表面形貌变化

检测仪器

标准实验室配置清单:

安规综合分析仪:Chroma 19032-P配合程控电源模块,满足IEC 61010-1标准要求

热成像系统:FLIR T865配备25μm微距镜头,热灵敏度≤0.03℃@30℃

注:所有设备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参与ILAC国际比对实验。

引用标准:GB/T 20291.1-202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卷发器的特殊要求》

数据有效性声明:本报告所载数据在(23±2)℃、(50±5)%RH环境条件下获得

典型卷发棒发热板温度分布云图(最高温差ΔT=8.3℃)

A级合格判定标准:

- 关键安全项零缺陷

- 性能参数偏离值≤5%

- 材料测试无等级降级

- 耐久性测试后功能完整度100%

B级整改建议阈值:

- 单一非关键项偏离>10%

- 累计3项次要参数超标

- 外观瑕疵率≥3%

- EMI辐射超标<6dBμV/m限值线

重要提示:本年度新增纳米涂层安全性评估要求,涉及ISO/TS 12901-2:2014关于纳米颗粒释放量的测定。

不同材质发热体性能对比表(200℃工况)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陶瓷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