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6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检测是评估材料防潮性与透气性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建筑围护结构耐久性与室内环境稳定性。本文依据GB/T17146、ASTME96等国际通用标准体系,系统阐述水蒸气透过率(WVT)、渗透系数(μ)等核心参数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及仪器操作规范,涵盖防水卷材、保温材料等常见建材的测试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指标:

水蒸气透过率(WVT):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材料透过的水蒸气质量(g/(m²·24h))

水蒸气渗透系数(δ):表征材料固有透汽能力的物理量(g/(m·s·Pa))

等效空气层厚度(Sd值):反映材料阻隔水蒸气扩散能力的等效参数(m)

湿流密度:稳态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水蒸气质量(g/(m²·h))

检测范围

材料类别 典型产品 测试温度范围 相对湿度梯度
防水材料 SBS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自粘胶膜 23±1℃/38±1℃ 50%→95% RH
保温材料 岩棉板、XPS挤塑板、气凝胶毡 -20℃~70℃ 30%→90% RH
装饰材料 石膏板、硅酸钙板、木质纤维板 23±2℃恒温 50%→85% RH
复合结构体 夹芯墙体、屋面叠层构造 -10℃~60℃循环 动态湿度扫描

检测方法

1. 杯式法(Gravimetric Method)

依据GB/T 17146-2017标准实施干燥剂法/水法:将试样密封于装有干燥剂或蒸馏水的透湿杯内,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定期称量质量变化。通过公式WVT=Δm/(A·t)计算透湿量。

2. 红外传感器法(IR Detection)

采用ISO 12572:2016规定的动态测试法:试样将测试舱分隔为干侧与湿侧腔体,利用红外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蒸气浓度梯度变化,直接测得渗透通量。

3. 电解分析法(Electrolytic Detection)

基于ASTM F1249标准:载气携带透过试样的水蒸气进入电解池,通过测量电解电流换算绝对湿度值。适用于低透湿量材料的精确测定。

4. 气候箱法(Climatic Chamber Method)

参照EN 13829建筑构件整体气密性测试规程:在可控温湿度环境中测量试件两侧的水蒸气分压差与传质速率。

检测仪器



配备强制对流系统与露点监控装置



具备自动称量记录与温度补偿功能



集成红外/电解双传感器系统



温度范围-30℃~100℃,精度±1%



配备无线数据传输与云存储模块


测试环境应符合ISO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

关键控制点:试样预处理须在23℃/50%RH环境中平衡72小时以上;测试过程中应保持试样两侧压差≤5%;多层复合材料需分层测试并计算综合渗透阻。

数据有效性判定准则: 1. 平行试样偏差率≤15% 2. WVT重复性误差≤8% 3. δ值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 4. Sd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①渗透曲线非线性波动时延长稳定时间 ②出现冷凝现象需调整湿度梯度 ③边缘渗漏需重新密封试样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