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剂剪切强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6  

粘合剂剪切强度检测是评估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重点针对不同基材类型、固化条件及环境因素下的力学表现进行量化分析。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ASTMD1002、ISO4587等国际标准规范,涵盖静态载荷测试、动态疲劳测试及温湿度循环测试三大维度。专业实验室需通过精密仪器控制加载速率与夹持角度误差≤1%,确保数据重复性偏差低于5%。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粘合剂剪切强度检测体系包含以下核心项目:常温剪切强度(23±2℃/50%RH)、高温剪切强度(最高至300℃)、低温剪切强度(最低至-60℃)、湿热老化后剪切强度(85℃/85%RH)、循环载荷疲劳强度(10^3-10^6次循环)。其中界面失效模式分析需配合显微观测系统(200倍率以上)记录胶层断裂形貌。

特殊应用场景需增加化学介质浸泡测试(酸/碱/溶剂)、紫外加速老化测试(QUV 340nm)及振动耦合测试(5-2000Hz)。对于结构胶粘剂必须执行蠕变性能测试(持续载荷≥1000h),而电子封装胶则需同步监测介电强度变化。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环氧树脂体系(双组分/单组分)、聚氨酯胶(湿固化/热固化)、丙烯酸酯结构胶(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有机硅密封胶等八大类粘合剂产品。基材组合覆盖金属-金属(钢/铝/钛合金)、金属-复合材料(CFRP/GFRP)、塑料-塑料(ABS/PC/PP)等十二种典型接合体系。

重点服务领域包括:汽车车身结构粘接(ISO 19095)、航空航天蜂窝夹层结构(ASTM C961)、轨道交通阻尼材料粘接(EN 15495)、电子元件封装(JIS K6854)及医疗器械生物兼容性粘接(ISO 10993-1)。其中航空领域需满足RTCA DO-160G标准规定的-55℃至85℃极端温度交变测试。

检测方法

标准单搭接剪切测试依据ASTM D1002执行:试样尺寸76×25.4mm²搭接面积12.7×25.4mm²,加载速率1.3mm/min直至失效。高温测试需采用三区控温炉保证试样中心点温度波动≤±2℃。

动态疲劳测试按ISO 9664规范实施:采用正弦波加载模式,应力比R=0.1,频率≤30Hz以防止温升效应。对于各向异性材料需按ASTM D3166进行多轴向加载测试。

微观失效分析采用SEM+EDS联用技术:扫描电镜分辨率≤3nm配合能谱分析胶层元素分布,精确判定内聚破坏与界面破坏比例。X射线衍射(XRD)用于结晶度变化对强度影响评估。

检测仪器

万能材料试验机需满足ISO 7500-1 0.5级精度标准:载荷容量≥50kN,位移分辨率0.1μm;配备非接触式视频引伸计(DIC系统)实现全场应变测量;高温炉工作范围-70~350℃,升温速率≥10℃/min。

环境模拟系统应包含恒温恒湿箱(20~95%RH控制精度±3%)、盐雾腐蚀箱(符合ASTM B117)、紫外老化箱(氙灯波长290-800nm)。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用于测定粘弹性参数:频率范围0.01~100Hz,应变分辨率0.01%。

辅助设备需配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纵向分辨率0.5nm)、红外热像仪(热灵敏度≤0.03℃)及声发射监测系统(频率范围20kHz-1MHz)。数据采集系统采样率≥100kHz以确保冲击载荷波形完整记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