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内装材料阻燃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6  

动车组内装材料阻燃检测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核心环节之一。该检测聚焦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烟雾释放及毒性控制等关键指标,严格遵循GB/T2408、EN45545-2等国内外标准体系。通过系统化测试验证材料的阻燃等级与防火性能,为车辆制造提供符合铁路行业强制性规范的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动车组内装材料阻燃性能检测包含六大核心测试模块:氧指数测定评估材料在混合气体环境中的自熄能力;垂直燃烧试验测定试样在标准火焰作用下的燃烧速率与损毁长度;水平燃烧试验验证材料横向延烧特性;密度测试量化燃烧过程的光通量衰减值;毒性气体分析检测CO、HCN等有害物质的释放浓度;热释放速率测定通过锥形量热仪获取材料燃烧时的单位面积热释放参数。

附加验证项目涵盖熔滴性能测试、炭化长度测量以及余焰/余辉时间记录。其中熔滴测试针对塑料类材料评估其燃烧时熔融物滴落情况对火灾蔓延的影响;炭化长度测量结合燃烧后试样的物理形变数据综合判定材料阻燃效果。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覆盖动车组全车内装系统12类关键材料:座椅面料及填充物需通过BS 5852软垫家具燃烧标准;地板材料执行ISO 9239-1铺地材料临界辐射通量测试;侧墙板与顶板复合材料须满足DIN 5510-2的S4级防火要求;行李架工程塑料进行UL94 V-0级垂直燃烧认证。

特殊功能区域材料实施强化检测:司机室操作台面材料增加ISO 5659-2烟毒性测试;卫生间模块的玻璃钢制品需通过ASTM E162辐射板法表面燃烧试验;餐车厨房区装饰板材执行NFPA 286房间角落火试验;电气柜绝缘材料进行IEC 60695-11-10灼热丝可燃性指数测定。

检测方法

氧指数测定依据GB/T 2408标准搭建测试系统:将试样垂直安装在透明燃烧筒内底部支架上,调节氧气/氮气混合比例至预设浓度梯度。使用丙烷点火器从试样顶端引燃后持续供火30秒,记录试样持续燃烧超过50mm长度或180秒时间的临界氧浓度值。

垂直燃烧试验按GB/T 5455规范操作:将300mm×80mm试样夹持于U型支架上端,调节本生灯火焰高度至20mm并与试样底边保持10mm间距。施加火焰12秒后移开火源,精确记录余焰时间t1与余辉时间t2。重复5次试验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判定依据。

烟密度箱法执行GB/T 8323.2标准流程:将75mm×75mm试样置于625℃辐射锥下进行无焰热解测试。通过激光透射系统每15秒采集一次光通量数据持续20分钟,计算比光密度Ds(max)和总产烟量VOF4指标。

检测仪器

氧指数测定仪配置高精度质量流量控制器(MFC),氧气浓度调节分辨率达到±0.1%vol;配备铂金点火器与K型热电偶温度监控系统;燃烧筒采用石英玻璃材质并集成数字摄像记录装置。

锥形量热仪(Cone Calorimeter)满足ISO 5660-1技术要求:辐射功率范围10-100kW/m²可调;氧气分析仪测量精度±0.1%;配备激光烟尘测量系统与傅里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模块(FTIR)。

烟密度测试系统包含0.9m³不锈钢密封箱体、氦氖激光光源(波长632.8nm)及硅光电池阵列探测器。校准用中性滤光片组覆盖0-100%透光率范围并具有NIST可溯源证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配置热脱附进样装置与DB-5MS色谱柱(60m×0.25mm×0.25μm),实现ppb级毒性气体定量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与氮磷检测器(NPD)并联运行确保HCN等特征气体的准确捕获。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