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饯核酸消杀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6  

蜜饯核酸消杀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重点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污染及消杀剂残留进行系统性分析。核心检测项目包括病毒核酸片段筛查、消杀剂有效成分定量及微生物指标验证,严格遵循GB14884-2016《蜜饯卫生标准》与ISO22196:2011微生物检测规范。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分析技术结合,确保产品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生物安全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蜜饯核酸消杀检测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病毒灭活验证、化学消杀剂残留分析及微生物控制评估。病毒灭活验证涵盖新冠病毒(SARS-CoV-2)、诺如病毒(Norovirus)等食源性病原体的核酸片段检测,采用RT-qPCR技术进行ORF1ab/N基因双靶标筛查。消杀剂残留分析重点监测过氧乙酸(≤0.5mg/kg)、乙醇(≤50mg/kg)及季铵盐类化合物(≤1mg/kg)的残留量。微生物指标包含菌落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MPN/100g≤30)及霉菌酵母菌(≤50CFU/g)的定量检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四大类蜜饯制品:传统果脯类(杏脯、桃脯等)、凉果类(话梅、陈皮梅)、糖渍类(蜜枣、糖姜片)及返砂类(金桔饼)。覆盖原料预处理(鲜果清洗消毒)、糖煮渗透(60-75℃热加工)、干燥脱水(45-60℃烘干)及包装灭菌(紫外线/臭氧处理)全流程。特别针对高水分活度(aw≥0.65)产品进行强化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关键控制点:

原料表皮病毒载量监测

糖液循环系统的消杀剂浓度梯度测试

烘干设备内腔生物膜污染评估

包装材料环氧乙烷残留验证

检测方法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磁珠法核酸提取配合TaqMan探针定量技术,参照WS/T 683-2020《食品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规范》。消杀剂残留分析执行GB 23200.113-2018标准:过氧乙酸通过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测定;乙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FID);季铵盐化合物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定量。

微生物检验严格遵循GB 4789系列标准:菌落总数按GB 4789.2-2022进行平板计数;大肠菌群依据GB 4789.3-2016 MPN法测定;霉菌酵母菌参照GB 4789.15-2016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法。致病菌筛查包含沙门氏菌(增菌培养+VIDAS免疫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Baird-Parker平板+血浆凝固酶试验)的联合检测。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ABI QuantStudio 7 Pro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配备Fast 7500模块),搭配KingFisher Flex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完成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化学分析使用Agilent 8890气相色谱-5977B MSD质谱联用仪及Thermo Ultimate 3000液相色谱系统。

微生物实验室配备BINDER KB115恒温培养箱(精度±0.3℃)、MBR-052D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及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辅助设备包含Milli-Q Reference超纯水系统(电阻率18.2MΩ·cm)、Sartorius CPA225D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及Memmert HPP750恒温恒湿箱。

现场快速检测装备含便携式BioFire FilmArray Torch病原体筛查系统(可同步检测22种食源性病原体)、Hygiena EnSURE荧光素酶快速ATP检测仪(灵敏度10-15mol/L)及3M Petrifilm自动判读系统。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