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隔音性能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7  

板材隔音性能检测是评估材料声学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核心指标包括隔声量(Rw)、降噪系数(NRC)及频率响应特性等。本文依据GB/T19889系列标准与ISO10140国际规范,系统阐述实验室与现场检测的关键流程及技术要求,涵盖木质板、金属复合板等六大类板材的声学参数测试方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板材隔音性能检测包含以下核心指标:

空气声隔声量(Rw):量化材料阻隔空气传播声的能力,以分贝(dB)为单位表征125-4000Hz频段的加权平均值

降噪系数(NRC):反映材料在250-2000Hz频段内吸声性能的算术平均值

声传递损失(STL):测量入射声能与透射声能比值的对数函数

频率特性曲线:记录1/3倍频程中心频率从100Hz至5000Hz的隔声量变化趋势

结构噪声衰减:评估板材对固体传声的抑制能力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板材类型:

类别典型材料厚度范围(mm)
木质类板材刨花板/胶合板/OSB定向结构板6-25
石膏类板材纸面石膏板/纤维增强石膏板9-15
金属复合板材铝塑复合板/蜂窝夹芯板3-10
聚酯纤维板材梯度密度吸音板/穿孔共振板12-50
水泥基板材纤维水泥压力板/硅酸钙板6-20
特种功能板材阻尼约束层板/三明治复合结构板5-30

检测方法

实验室标准测试法

依据GB/T 19889.3-2005《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要求:在标准混响室-消声室组合系统中进行测试。发射室安装白噪声源产生100-5000Hz宽带信号,接收室采用12点布阵法测量空间平均声压级差。

驻波管测试法

采用ASTM E2611标准规定的阻抗管系统进行垂直入射声波测试。通过移动传声器阵列测量管内驻波比,计算法向入射吸声系数与隔声量。

现场测量法

执行ISO 16283-1:2014现场隔声测试规程:使用标准撞击器(ISO 140-6)产生标准化冲击噪声源,采用双通道实时分析仪记录1/3倍频程频谱数据。

声强扫描法

依据GB/T 31004.2-2014规定:采用双传声器探头进行平面扫描测量,通过计算声强矢量场分布确定漏声部位及能量传递路径。

检测仪器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功能说明
混响室系统容积≥50m³, RT60=1.5±0.2s(500Hz)建立扩散声场环境进行Rw值测定
阻抗管系统直径100mm/29mm双管配置, 频率范围50-6300Hz测量法向入射吸隔声特性曲线
多通道分析仪24bit ADC, 动态范围≥110dB(A)同步采集发射/接收室频谱数据
标准撞击器5个锤头, 100mm间距, 500g落锤质量产生标准化楼板冲击噪声源
三维扫描支架定位精度±0.5mm, 最大行程2m×2m×1m实现自动化声强网格扫描测量
校准装置活塞发声器94dB@250Hz, ±0.3dB精度完成传声器系统级联校准验证

注:所有设备均需通过CNAS认可的计量机构进行年度校准,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ISO/IEC GUIDE 98-3:2008规定要求。


主要执行标准:GB/T 19889.3-2005《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ISO 10140-2:2021《实验室测量建筑物构件空气声隔声》、ASTM E413-22《建筑隔声等级分类》等国际通用规范。


数据处理要求:所有测试结果需进行1/3倍频程谱分析并计算A计权等效连续声压级。实验室数据应包含至少3次独立测量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统计。


质量控制要点:环境背景噪声应低于被测信号10dB以上;混响室温度控制在23±2℃,相对湿度50±5%;试件安装严格遵循标准密封工艺要求。


报告输出规范:最终报告需包含试件构造详图、实测频谱曲线图、单值评价量计算过程及与标称值的符合性声明等内容。


资质要求:检测机构应具备CMA认证资质并取得建筑隔声专项认证许可。


技术更新说明:2024年起新增ISO 16283-3:2016《现场冲击噪声隔声测量》方法的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