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压转接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9  

测压转接杆作为压力传递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设备安全性与数据准确性。本文基于ISO5171、ASMEB16.5等标准体系,系统阐述转接杆的材料力学性能、尺寸公差、密封效能及耐压强度四大核心检测维度。重点解析金相分析、三维形位测量、氦质谱检漏等关键技术指标的评价方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测压转接杆的完整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材料基础性能验证模块涵盖化学成分分析(C、Cr、Mo元素偏差≤0.15%)、金相组织评级(晶粒度≥5级)、硬度梯度测试(HRC 28-32区间控制);几何精度模块要求外径公差±0.01mm、内孔圆度≤0.005mm、法兰平面度0.02mm/m;密封效能模块包含静态气密试验(氦泄漏率<1×10⁻⁹ Pa·m³/s)与动态脉冲测试(10⁶次循环无渗漏);力学性能模块需完成拉伸强度(≥800MPa)、屈服强度(≥650MPa)及冲击韧性(-40℃ KV2≥27J)验证;表面完整性模块涉及粗糙度Ra≤0.8μm、镀层厚度(20-25μm)及裂纹缺陷(磁粉探伤Ⅱ级合格)检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三类典型转接杆产品:按材质分类包含304/316L不锈钢系(ASTM A182)、铬钼合金钢系(ASTM A387 Gr.11/22)、双相不锈钢系(UNS S31803);按结构型式涵盖直通式(DN15-DN300)、角式(90°/45°)、多通道式(3-6接口);按压力等级覆盖Class 150至Class 2500系列产品。特殊工况产品需增加晶间腐蚀试验(ASTM A262 Practice E)、应力腐蚀测试(NACE TM0177法)及高温蠕变试验(538℃/1000h)。

检测方法

材料分析采用直读光谱仪(OES)进行元素定量,配合电解抛光-显微硬度计完成HV0.3梯度测试;几何量检测使用三坐标测量机(CMM)执行DIN EN ISO 10360-2标准校验,配合激光干涉仪补偿温漂误差;密封性测试依据ISO 5208建立双通道检漏系统,采用差压法(分辨率0.1Pa)与氦质谱法并行验证;力学性能试验在±1%精度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完成,配备液氮低温槽实现-196℃~300℃温控拉伸;表面检测运用白光干涉仪进行3D形貌重建,结合涡流探伤仪实现非接触式缺陷定位。

检测仪器

核心检测设备集群包含:SPECTROMAXx立式光谱仪(波长范围140-670nm)、ZEISS PRISMO CMM(MPEE=1.9+L/350μm)、MTS 810液压伺服试验机(载荷300kN)、INFICON ELT3000氦检漏系统(灵敏度5×10⁻¹² mbar·L/s)。辅助设备配置有BRUKER D8 ADVANCE XRD衍射仪(Cu靶Kα辐射)、OLYMPUS 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5000X数码成像)、KEYENCE VHX-7000三维超景深显微镜。所有计量器具均通过NIST可溯源校准体系认证,温控系统满足ASTM E230/E231规范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玻璃钢薄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