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过滤效果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2  

滤芯过滤效果检测是评估滤芯性能的核心技术环节,主要针对过滤精度、截留效率及耐久性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检测过程需依据ISO16890、GB/T18801等行业标准执行,涵盖初始压降测试、颗粒物截留率测定以及寿命模拟实验等内容。专业实验室通过精密仪器与标准化流程确保数据可靠性,为工业过滤系统选型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滤芯过滤效果检测包含基础性能与耐久性两大维度共12项核心指标。基础性能测试涵盖初始过滤效率(IFE)、额定流量下的压降值(ΔP)、截留粒径分布曲线三个关键参数。其中初始过滤效率需分别测定0.3μm、1μm、5μm三个特征粒径段的截留率;压降测试需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记录不同流量梯度对应的压力损失值;粒径分布曲线则通过多通道激光散射法绘制。 耐久性测试包含加速老化试验与容尘量测定两大模块。加速老化试验采用温度循环(-30℃至80℃)与湿度冲击(30%-95%RH)复合环境模拟5年使用工况;容尘量测试通过持续注入ISO 12103-A2标准试验粉尘直至压降达到初始值2倍时终止实验,精确称量截留粉尘质量。特殊应用场景还需增加化学兼容性测试与爆破压力试验。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六大类工业滤芯的效能验证:空气净化用HEPA/ULPA滤芯执行EN 1822标准;液压系统用高压滤芯参照ISO 2941规范;饮用水处理用活性炭滤芯需满足NSF/ANSI 42认证要求;医用无菌过滤器依据ASTM F838进行细菌截留测试;汽车燃油滤清器按SAE J905标准开展燃油渗透率试验;半导体行业用化学过滤器需通过SEMI F73洁净度认证。 特殊工况下的定制化检测包括高温烟气过滤器(工作温度300-500℃)、高粘度流体过滤器(介质粘度>500cSt)、抗静电过滤器(表面电阻<1×10^6Ω)等特殊类型。对于纳米纤维复合滤材还需增加纤维脱落率测试与孔径分布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与毛细流动孔径分析仪进行材料级表征。

检测方法

颗粒物截留效率测试采用双通道对比法:上游侧通过气溶胶发生器产生PSL标准粒子(粒径偏差±5%),下游侧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进行实时监测。对于高效过滤器执行逐点扫描法:在610×610mm有效过滤面积上建立25点矩阵网格,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1分钟以确保统计显著性。 压降特性曲线测定需搭建闭环风洞系统:通过变频风机调节流量(精度±2%FS),采用微压差传感器(分辨率0.1Pa)记录全流量范围内的压力损失数据。动态容尘量测试采用阶跃加载方式:每15分钟递增注入10mg/m³标准试验粉尘,同步监测压降变化直至达到终止条件。 化学兼容性评估采用浸泡试验法:将滤材样本置于85℃恒温槽中接触目标介质240小时,通过拉伸试验机测定浸泡前后抗拉强度变化率(阈值≤15%)。爆破压力测试使用液压脉冲发生器:以10MPa/s速率增压至滤芯结构失效,记录最大耐受压力值。

检测仪器

核心检测设备包含五类精密仪器系统:气溶胶发生与监测系统由TSI 8130自动过滤测试台架构成,配备KCl溶液发生器与CPC凝聚核计数器;流体力学性能测试采用德国Palas MFP 3000多相流平台;材料分析使用FEI Quanta 650场发射扫描电镜与Micromeritics AutoPore V 9600孔径分析仪;环境模拟箱选用Weiss Technik WK3-1800/40温湿度交变箱;力学性能测试由Instron 5967双立柱试验机完成。 关键计量器具均通过NIST溯源校准:尘埃粒子计数器执行ISO 21501-4校准规范;微压差传感器校准范围覆盖0-5000Pa(不确定度U=0.25%);电子天平精度等级达到0.01mg;激光粒径分析仪校准用PSL标准粒子通过NIST SRM®1963a认证。所有数据采集系统均配备21 CFR Part 11合规软件,确保检测数据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