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C1166火焰蔓延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ASTMC1166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制定的材料表面火焰蔓延性能评估标准,适用于非金属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测试。该标准通过量化火焰传播距离、时间及质量损失率等关键参数,评估材料在受控火源下的燃烧特性。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样品制备、环境控制及仪器校准要求,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ASTMC1166标准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检测项目:

火焰蔓延距离测定:记录火焰前沿在试样表面的最大延伸长度

火焰传播时间测量:从点火到火焰达到最大延伸距离的时间间隔

质量损失率计算:测试前后试样质量变化与原始质量的百分比

燃烧残留物分析:对炭化区域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尺寸测量

热释放速率评估:通过温度场变化推算单位时间内的热量释放

所有测试项目均需在标准大气条件(232℃,505%RH)下进行三次平行试验,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试样需按实际应用方向安装,垂直或水平状态需在报告中明确标注。

检测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类别:

建筑用非金属板材:石膏板、硅酸钙板、纤维水泥板等

保温隔热材料:聚苯乙烯泡沫(EPS/XPS)、聚氨酯泡沫(PUR/PIR)

装饰装修材料:墙纸、木质饰面板、塑料扣板

复合材料制品:铝塑板、玻璃钢制品(FRP)

防火处理材料:阻燃涂层、防火封堵材料

不适用范围包括金属基材、液体涂料(固化前状态)及厚度小于3mm的柔性薄膜材料。对于异形构件或组合结构件,需按实际使用状态制作1:1比例试样。

检测方法

标准测试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试样制备:切割300mm300mm标准样块,厚度保持实际应用尺寸10%

环境调节:在23℃/50%RH条件下平衡处理72小时以上

设备校准:预热燃烧室至352℃,校验丙烷流量至(1305)mL/min

点火程序:使用直径9.5mm的管状燃烧器施加(251)mm高度的火焰

数据采集:

高速摄像机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帧率≥30fps)

电子天平实时监测质量变化(精度0.01g)

热电偶阵列测量表面温度分布(间距50mm)

终止条件:当火焰前沿停止移动超过60秒或试样完全炭化时结束试验

检测仪器

标准要求的专用设备系统包括: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功能要求燃烧测试箱内腔尺寸≥1m,内衬陶瓷纤维板提供密闭测试环境并防止热量外泄火焰施加系统丙烷流量计精度1%,燃烧器孔径Φ2.0mm0.1mm产生稳定可调的试验火源数据采集系统16通道以上,采样频率≥10Hz同步记录温度、质量、影像数据称重装置量程≥5kg,分辨率≤0.01g实时监测试样质量变化影像记录系统分辨率≥19201080,帧率≥60fps

辅助设备应包含环境控制装置(温湿度调节精度1℃/3%RH)、试样固定夹具(耐温≥800℃)以及残渣收集系统。所有计量器具须通过CNAS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年度校准。

测试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气流控制参数:燃烧室内空气流速应保持在(0.50.1)m/s范围内,采用热线风速仪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发烟量大的材料应配备烟气净化系统,确保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

数据处理阶段采用专用分析软件完成以下计算:

火焰蔓延指数(FIS)=最大传播距离/对应时间1000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