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剂剥离强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粘合剂剥离强度检测是评估粘接体系可靠性的核心指标之一,重点考察材料界面结合力与失效模式。专业检测需依据ASTMD3330、ISO8510-2等标准规范执行,涵盖试样制备、加载速率控制及断裂面分析等关键技术环节。本文系统阐述该检测的项目分类、适用材料范围、标准化操作流程及精密仪器的选用原则。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粘合剂剥离强度检测包含以下核心项目:

静态剥离强度测试:测量恒定速度下单位宽度粘接面的破坏载荷值

动态剥离强度测试:评估循环载荷或冲击条件下的粘接耐久性

高温/低温剥离性能:测定-70℃至300℃温域内的粘接稳定性

湿热老化后剥离强度:模拟长期湿热环境后的界面保持能力

界面失效模式分析:通过显微镜观测判定内聚破坏或界面破坏类型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以下材料体系:

基材类型:金属合金(铝合金/不锈钢)、聚合物基材(ABS/PC/PVC)、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钢)

粘接体系:压敏胶带、环氧树脂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膜等

应用领域:

汽车工业:车身密封条、内饰件装配

电子制造:FPC柔性电路板贴合

建筑工程:幕墙结构胶接系统

航空航天:热防护层粘接界面

检测方法

标准化测试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试样制备:

按标准尺寸裁切基材(典型尺寸200mm25mm)

表面处理:溶剂清洗→机械打磨→等离子活化(视材料而定)

粘接层厚度控制:使用精密测厚仪确保公差0.02mm

测试参数设定:

T型剥离试验角度保持1805

拉伸速度设定为300mm/min(参照ASTMD903)

环境条件控制:温度232℃/湿度505%RH

数据采集标准:

有效剥离长度≥125mm(排除夹持端影响)

采样频率≥50Hz确保曲线完整性

取5个有效试样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失效模式判定:

A类失效:90%以上粘接面残留于基材表面

B类失效:混合型破坏(50%-90%残留)

C类失效:完全界面分离(残留<10%)

检测仪器

万能材料试验机:

载荷精度:0.5%示值(满足ISO7500-1Class1级)

标配非接触式视频引伸计(测量精度1μm)

恒温恒湿试验箱:

温度范围:-70℃~+150℃(带液氮快速降温模块)

湿度控制精度:2%RH(20%~98%RH区间)

三维光学轮廓仪:

Z轴分辨率0.1nm(白光干涉原理)

用于界面形貌定量分析及粗糙度测量(Sa参数)

红外光谱仪(FTIR):

用于失效界面化学组分分析及污染物鉴定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