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表面起球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纺织品表面起球性是衡量织物耐用性与外观保持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依据ISO、ASTM及GB/T标准体系,系统阐述起球性检测的核心项目、适用材料范围、标准化测试方法及专用仪器配置要求,重点解析摩擦方式、评级标准与数据量化方法的技术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纺织品起球性检测涵盖三大核心指标:初始起毛倾向、持续起球速率及最终起球密度等级评定。根据ISO12945-1:2020标准要求,需同步记录试样经特定摩擦周期后的表面形态变化数据,包括毛球数量分布(单位面积≥3mm的毛球数)、毛球尺寸分布(直径分级统计)以及织物表面光泽度变化值(60入射角测量)。针对功能性纺织品需增加抗静电干扰测试项,排除静电吸附对评级结果的干扰。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各类纺织基材:1.按织造工艺区分:机织物(平纹/斜纹/缎纹)、针织物(纬编/经编)、非织造布;2.按纤维类别区分: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化学纤维(涤纶/锦纶/腈纶)、混纺材料(涤棉/毛涤);3.按用途区分:服用纺织品(外衣/内衣)、家纺产品(床品/窗帘)、产业用布(汽车内饰/安全气囊)。特殊处理面料需注明后整理工艺参数(如抗起球剂浓度、热定型温度)。

检测方法

国际主流测试方法包含三类体系:1.机械摩擦法(ISO12945-2:2020):采用马丁代尔耐磨仪进行多向摩擦运动,适用机织物与薄型针织物;2.随机翻滚法(ASTMD3512/D3512M-16):使用随机翻滚起球箱配合橡胶软木衬垫,模拟实际穿着中的复杂摩擦环境;3.刷磨组合法(GB/T4802.1-2008):通过尼龙刷预处理后实施马丁代尔摩擦测试,适用于高密度织物。

所有方法均需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65%4%)进行试样平衡处理。测试周期设置遵循梯度原则:常规测试包含500次、1000次、5000次三阶段摩擦循环;仲裁检验需执行完整10000次循环。评级环节采用双盲法操作:由两名持证检验员分别使用标准光照箱(D65光源)对照实物标样进行视觉评级,差异超过0.5级时启动第三方复核程序。

检测仪器

1.马丁代尔耐磨测试仪:配置载荷范围为2kPa-12kPa可调压重模块,配备Lissajous运动轨迹发生器(直径240.5mm),标配羊毛毡磨料需符合ISO12947-4:2016规定的含油率(0.6%0.1%)与厚度公差(1.5mm0.2mm);

2.随机翻滚起球测试箱:内腔尺寸应满足45cm45cm45cm规格要求,转速参数设置范围涵盖10r/min-60r/min可编程控制模块,配备温湿度实时监测系统;

3.数字图像分析系统:集成2000万像素CCD传感器与偏振光模块的专用评级设备,内置AI算法可自动识别直径≥0.3mm的毛球并生成三维密度分布图;

4.辅助装置组:包含试样裁切器(圆形试样直径38mm0.5mm)、静电消除棒(残余电压≤50V)、恒张力夹持装置(夹持力公差0.1N)。所有计量器具须通过CNAS认可的校准机构实施年度量值溯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