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浸出毒性分析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固废浸出毒性分析检测是评估固体废物中可溶性污染物迁移风险的核心技术手段。该检测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有害物质的浸出过程,系统测定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理化指标浓度,为危险废物鉴别、环境风险评估及处置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关键环节包括标准浸提程序控制、痕量元素精准分析及多参数协同判定。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固废浸出毒性分析涵盖三大类关键指标:重金属及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以及理化特征参数。重金属检测重点包括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铜(Cu)、锌(Zn)、镍(Ni)等8种典型污染元素的全量及形态分析。无机污染物检测涉及氰化物(CN-)、氟化物(F-)、硫化物(S-)等阴离子化合物。

有机污染物检测项目包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系物、氯代烃;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如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包括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类物质等特殊组分。理化特征参数主要测定浸出液的pH值腐蚀性(酸性/碱性)、氧化还原电位(OR值)等影响污染物迁移的关键指标。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的46类固体废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具体包括:工业污泥(电镀污泥、印染污泥、化工污泥等)、冶炼尾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废弃催化剂、表面处理废物、医药废物、农药废物等典型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焚烧残渣、污染土壤等非危险固体废弃物。

应用场景覆盖危险废物鉴别判定、填埋场入场评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污染场地修复效果验证等多个领域。特别针对跨省转移固废的合规性审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以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等法定要求场景提供技术支持。

检测方法

标准浸提程序执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双体系验证。其中硫酸硝酸法模拟酸性降水环境条件,采用pH=3.200.05的浸提剂按10:1液固比震荡182小时;水平振荡法则使用去离子水在特定频率下进行动态浸提。

重金属检测依据《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700),采用四级杆碰撞池技术消除质谱干扰。有机污染物分析执行《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643)和《固体废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4),配备DB-5MS色谱柱实现复杂基质分离。

特征指标测定严格遵循《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GB/T15555.12)进行pH值测定,《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作为结果判定的基准依据。

检测仪器

样品前处理系统配置翻转式振荡器(转速302r/min)、真空抽滤装置(0.45μm微孔滤膜)、微波消解仪(温控精度1℃)等专用设备。元素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配备动态反应池技术,检出限可达ppt级;同步配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进行常量元素验证分析。

有机物检测平台包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配备三重串联四级杆质量分析器,实现MRM模式下的高灵敏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搭载荧光检测器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用于多环芳烃等特殊组分定量分析。辅助设备包括超纯水系统(电阻率18.2MΩcm)、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0.01mg精度)、pH计(0.01精度)等精密仪器。

质量控制体系配置标准物质RMN0503(重金属混合溶液)、CRM308-100(多氯联苯标准品)等有证参考物质进行全程质控,实验过程严格执行空白对照、平行样分析和加标回收率测试等质控程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