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检测是评估聚氨酯材料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重点针对游离态TDI、HDI等有害物质的定量分析。该检测需遵循GB/T18446-2020等标准规范,采用色谱法精确测定残留单体浓度。本文系统阐述检测项目的技术参数、适用材料范围、核心分析方法及仪器配置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指标:

游离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测定

游离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单体残留量分析

聚合材料中未反应单体总量检测

异构体比例测定(2,4-TDI与2,6-TDI比值)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释放量关联测试

所有项目均需符合GB/T18446-2020《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及ISO16702:2007等国际标准要求。重点控制指标为游离单体含量不得超过0.5%(质量分数),特殊应用场景需满足更严格的≤0.1%限值。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以下材料体系:

聚氨酯材料:包括泡沫塑料(软质/硬质)、弹性体、密封胶等成型制品

涂料体系:双组分聚氨酯涂料、UV固化涂料、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胶粘剂产品:结构胶、复合薄膜胶、鞋用胶粘剂等

纺织涂层:防水透湿涂层、人造革表面处理层

医疗器材:导管类制品、人工器官用高分子材料

特殊应用场景包含汽车内饰件(符合VDA278标准)、儿童用品(EN71-3迁移测试)、食品接触材料(FDA21CFR175.105)等特定领域的合规性检测。

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GC)

采用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条件:初始80℃保持2min,以10℃/min升至280℃保持15min。配备FID检测器(30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20:1。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衍生化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C18反相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55:45→90:10),流速1.0mL/min,柱温35℃,DAD检测器波长245nm。前处理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技术。

红外光谱法(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4cm-1,扫描范围4000-400cm-1。通过2270cm-1处-NCO特征峰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

质谱联用技术

GC-MS:EI离子源70eV,质量扫描范围50-450amu

LC-MS/MS:ESI离子源正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定量

检测仪器

仪器类型技术参数辅助设备气相色谱仪

支持冷柱头进样(CIS)

顶空进样器(HS)高效液相色谱仪

柱温箱控温精度0.1℃

自动馏分收集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步进扫描时间分辨率10ns

偏振装置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动态线性范围≥106

碰撞诱导解离(CID)装置

辅助系统配置要求:

样品前处理设备:超声波萃取仪(频率40kHz)、离心机(最大转速15,000rpm)、氮吹浓缩装置

环境控制:十万级洁净实验室(温度232℃,湿度505%RH)

数据处理:ChemStation/CDS系统软件(符合21CFRPart11规范)

校准体系:

TDI标准品纯度≥99.5%(NISTSRM1493a)

HDI标准溶液浓度不确定度≤1.5%(CRM编号ERM-EF211)

定期进行仪器期间核查(RSD≤2%)和质量控制图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