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生物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9  

表面活性剂生物检测是评估其生态安全性与环境相容性的关键环节,重点涵盖急性毒性、生物降解性及生态毒性等核心指标。检测需遵循国际标准化方法(如OECD、ISO),结合精密仪器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富集效应及种群动态变化数据。实验室需严格控制样本浓度梯度、暴露时间与生物模型选择等变量以确保结果可靠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表面活性剂生物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急性毒性测试:测定半数致死浓度(LC50)与半数效应浓度(EC50),采用斑马鱼胚胎(Daniorerio)、大型溞(Daphniamagna)等模式生物进行24-96小时暴露实验

生物降解性评估:通过密闭瓶试验(OECD301D)与二氧化碳生成量法(OECD301B)量化28天降解率,区分初级降解与最终降解阶段

慢性毒性研究:开展21天大型溞繁殖试验(OECD211)与藻类生长抑制试验(OECD201),分析种群增殖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

生物富集因子测定: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C14标记表面活性剂在鱼类肝胰脏的蓄积量

检测范围

离子类型工业清洗废水、日化产品环境残留、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样本
分类依据具体类别典型化合物
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
阳离子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
非离子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两性离子型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月桂酰两性乙酸钠
应用场景

检测方法

呼吸计量法:采用BODTrakII分析仪监测微生物耗氧量变化曲线,依据ISO9408:1999标准判定快速生物降解性

控制条件:251℃恒温环境,溶解氧浓度≥3mg/L

判定阈值:28天内达到60%ThOD降解率

发光细菌法:基于费氏弧菌(Vibriofischeri)发光抑制效应

符合ISO11348-3:2007标准体系

15分钟暴露周期EC50测定误差≤5%

流式细胞术:应用BDFACSCantoII分析藻类细胞膜完整性

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双参数分析细胞体积变化

碘化丙啶染色法鉴别死亡细胞比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实时定量PCR测定硝化菌amoA基因表达量变化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扰动

检测仪器

BOD

配备磁力搅拌恒温反应单元与光学溶解氧探头,数据采集频率达1次/分钟,符合EPA5210B规范要求

全自动毒性分析平台

集成微流控芯片与CCD成像模块,可同步完成8组96孔板EC50值测定,支持ISO11348全系列标准协议

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配置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检出限达0.1μg/L级代谢产物追踪能力,满足EPAMethod1694对表面活性剂降解中间体的监测需求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

具备多光子激发与荧光寿命成像功能(FLIM),实现亚细胞水平毒性作用机制可视化研究

•Z轴分辨率:0.5μm@488nm波长

•光谱分离精度:1nm可调谐滤光片组

高通量测序平台

基于IlluminaNovaSeqPE150测序策略,单次运行可完成48个样本的16SrRNA基因V4区双端测序

•Q30碱基占比≥90%

//典型仪器性能参数示例{"GC-MS":{"质量范围":"10-1050m/z","扫描速度":"12500amu/sec","灵敏度":"1pg八氟萘S/N≥200"},"HPLC":{"压力范围":"0-600bar","柱温箱精度":"0.1℃","自动进样器":"100位样品盘"}}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