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鲢鱼种群变化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2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1.种群密度动态监测:通过单位水体生物量测定与空间分布建模,建立季度性密度变化曲线。重点解析产卵期与越冬期的集群行为特征差异。
2.年龄结构谱系分析:采集鳞片样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结合耳石年轮计数技术构建年龄-体长回归模型。统计各年龄段占比以评估种群可持续性。
3.遗传多样性评估:采用微卫星标记与线粒体DNA测序技术,计算群体杂合度、等位基因频率等参数。建立遗传分化指数(Fst)矩阵揭示亚群间基因流动水平。
4.繁殖特征参数测定:解剖学测量性腺发育指数(GSI),统计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指标。同步监测产卵场水温梯度与溶解氧浓度变化。
5.环境应激响应分析:建立重金属残留量(Pb、Cd、Hg)与抗氧化酶活性(SOD、CAT)的剂量效应模型。量化水文波动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系数。
检测范围
1.地理覆盖维度: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系统;珠江流域西江段及主要支流水系;北方代表性水库群(密云水库、丹江口水库)。
2.水体类型划分:开放型河道(平均流速>0.5m/s)、半封闭型湖湾(换水周期30-90天)、深水水库区(水深≥15m)三类典型生境。
3.时间序列设定:连续监测周期不少于3个完整生殖周期(36个月),采样频率按季度执行基础调查(3月/6月/9月/12月),产卵期实施加密观测(5-7月每周1次)。
4.空间分辨率控制:网格化布设监测断面(500m500m),使用ArcGIS构建三维空间插值模型。重点水域设置固定观测站(间距≤10km)。
检测方法
1.声学探测法:采用分裂波束回声积分系统(Split-beamechosounder),工作频率设定120kHz与200kHz双频模式。通过目标强度(TS)阈值设定区分鲢鱼个体(TS≥-40dB)。利用Echoview软件进行三维点云数据处理。
2.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采集表层水样(0.5m深度)500mL/点,经0.45μm滤膜富集后提取总DNA。使用COI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qPCR扩增,建立拷贝数与生物量的标准曲线。
3.标志重捕法:采用被动整合雷达标签(PITTag)植入体腔,编码器频率134.2kHz。设置固定式读取基站12组,结合移动式扫描仪实现迁移路径追踪。
4.稳定同位素分析:取背部肌肉样本冻干粉碎后,使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δ13C(精度0.1‰)、δ15N(精度0.15‰)。构建营养级位置模型反映摄食生态位变化。
检测仪器
1.水声探测系统:SimradEK80科学鱼探仪(最大探测深度1000m)、TeledyneRDIWorkhorseADCP(300kHz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2.分子生物学设备:ThermoFisherQuantStudio7Pro实时荧光定量PCR仪、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
3.水文监测装置:YSIEXO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含叶绿素a荧光传感器)、HACHLXV402总有机碳分析仪。
4.野外采样装备:Hydro-Bios多管沉积物采样器(有效长度60cm)、KAHLSICO2280浮游生物网(网目63μm)。
5.数据处理终端:TrimbleR10GNSS定位系统(平面精度8mm+1ppm)、LeicaDVM6数码显微成像系统。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鳙鱼病害快速检测
下一篇:冻淡水鱼片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