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安全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一次性餐具安全检测是保障食品接触材料合规性的重要环节。专业检测涵盖物理性能、化学残留及微生物指标三大类目,重点针对耐温性、重金属迁移量、荧光增白剂等关键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本文依据GB4806系列标准体系,系统阐述检测项目的技术规范、适用对象及科学验证方法。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一次性餐具安全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物理性能测试验证产品使用可靠性;化学物质迁移量测定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微生物指标监控保障卫生质量;降解性能验证体现环保属性。

物理性能测试包含:耐温性(-20℃至100℃极限测试)、抗压强度(垂直载荷≥50kg)、跌落完整性(1.2m自由落体)、密封性(液体渗漏试验)及边缘锐度(半径≥0.5mm)。

化学残留检测重点监控:铅/镉/汞重金属迁移量(≤0.01mg/dm)、甲醛溶出量(≤15mg/kg)、荧光增白剂(不得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总含量≤0.1%)及挥发性有机物(TVOC≤0.5mg/dm)。

微生物指标执行GB14934标准: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阴性)、霉菌总数(≤50CFU/g)及菌落总数(≤100CFU/cm)。

降解性能验证包括:生物降解率(180天≥90%)、堆肥失重率(12周≥80%)及光氧老化测试(氙灯照射500h)。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六类常见一次性餐具:聚丙烯(PP)餐盒、聚苯乙烯(PS)托盘、纸质容器、植物纤维模塑制品、铝箔包装及聚乳酸(PLA)生物基材料制品。

塑料类餐具重点检测塑化剂迁移量及热稳定性:聚丙烯制品需通过121℃高温油浸泡测试;发泡聚苯乙烯需控制苯乙烯单体残留量(≤0.5%)。

纸质餐具执行GB/T27589标准:湿强度需≥15N/15mm,荧光物质面积占比≤5%,油墨渗透度应满足Z向抗渗≥30s。

植物纤维制品增加纤维素纯度检测(≥85%),稻壳基材料需测定二氧化硅含量(≤12%),竹纤维制品监控亚硫酸盐残留(≤50mg/kg)。

铝箔容器重点控制铝迁移量(≤5mg/kg),同时进行表面涂层附着力测试(划格法3级达标)。

检测方法

依据GB/T18006.1-2021《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及ISO18606:2013包装物可堆肥标准,采用三类核心检测技术:

化学分析体系包含: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迁移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甲醛及双酚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筛查塑化剂;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荧光增白剂。

物理性能测试方法采用:热变形温度仪测定维卡软化点;万能材料试验机执行压缩/弯曲测试;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尺寸稳定性分析。

微生物培养法依据GB4789系列标准:薄膜过滤法收集表面菌群;VRBA培养基培养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使用XLD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

检测仪器

专业实验室配置八大类精密设备:恒温恒湿箱(温度精度0.5℃)、电子万能试验机(载荷精度0.5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出限0.1ppb)、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GC-MS/MS)、全自动菌落计数仪(识别精度5%)、氙灯老化试验箱(光谱匹配度≥9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4000-400cm⁻)及微波消解系统(控温精度2℃)。

专用夹具系统包含:食品模拟液迁移池(符合EN1186标准)、穿刺强度测试探头(直径5mm半球形头)、密封性测试负压装置(真空度0-90kPa可调)。

辅助设备组配置:超纯水系统(电阻率18.2MΩcm)、生物安全柜(洁净度ISO5级)、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及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