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植筋拉拔试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1  

检测项目1.1抗拉承载力测试通过施加轴向拉力测定植筋锚固系统的极限抗拉强度值,验证实际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1.2倍安全系数。测试过程需记录初始滑移荷载、临界破坏荷载及对应位移值。1.2锚固深度验证根据JGJ145规定的最小锚固深度要求(通常为15d-20d),结合现场实际钻孔深度测量数据,确认植筋有效锚固长度满足结构设计要求。1.3粘结性能评估通过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粘结应力分布特征,判定界面破坏模式(胶体破坏、混凝土锥体破坏或混合破坏),评估植筋胶与基体的协同工作性能。1.4长期性能监测对重要结构部位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1.1抗拉承载力测试

通过施加轴向拉力测定植筋锚固系统的极限抗拉强度值,验证实际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1.2倍安全系数。测试过程需记录初始滑移荷载、临界破坏荷载及对应位移值。

1.2锚固深度验证

根据JGJ145规定的最小锚固深度要求(通常为15d-20d),结合现场实际钻孔深度测量数据,确认植筋有效锚固长度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1.3粘结性能评估

通过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粘结应力分布特征,判定界面破坏模式(胶体破坏、混凝土锥体破坏或混合破坏),评估植筋胶与基体的协同工作性能。

1.4长期性能监测

对重要结构部位的植筋进行持续荷载保持试验(通常维持2小时),观测应力松弛现象并计算残余变形量,评估锚固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检测范围

2.1新建工程应用

适用于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圈梁、过梁等二次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加固;填充墙拉结筋的锚固质量验收;设备支吊架等非结构构件的后置锚固施工验收。

2.2既有建筑改造

涵盖历史建筑加固改造中的新旧结构连接部位;商业空间改造新增隔墙的抗震拉结系统;工业厂房设备基础扩建的锚固质量验证等特殊工况。

2.3特殊环境适用

包括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耐候性验证(如泳池区域);振动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性能测试(如设备机房);冻融循环区域的耐久性评估等特殊场景。

2.4材料适配性检验

针对不同基体材料(烧结砖、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砌块)与植筋胶的适配性试验;各类钢筋(HRB400、不锈钢锚杆、GFRP筋)的界面粘结性能对比测试。

检测方法

3.1现场取样原则

按GB/T50315规定执行:同规格、同工艺、同批次的植筋按每500根抽取3根试样;不足500根时按不少于2根抽样;试样应避开主要受力区且距构件边缘≥200mm。

3.2加载控制程序

采用力控制分级加载模式:初始加载至标准值的10%预紧→分级加载至设计值的80%(每级增量≤20%标准值)→保持荷载2分钟→继续加载至破坏或达到最大试验荷载(1.5倍设计值)。

3.3位移测量技术

在钢筋自由端安装双位移传感器(精度0.001mm),同步采集加载端位移与基体表面变形数据;采用三点测量法消除偏心影响;采样频率不低于10Hz。

3.4破坏判定标准

当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即终止试验:荷载下降至峰值80%;基体出现贯通裂缝(宽度≥0.5mm);钢筋滑移量超过0.1mm/级且持续发展;达到预设最大试验荷载未破坏。

检测仪器

4.1液压加载系统

配置200kN级穿心式千斤顶(精度等级0.5级),配套电动油泵(压力分辨率0.1MPa),反力架承载能力≥300kN,支撑跨距可调范围400-800mm。

4.2数据采集装置

采用16通道动态应变仪(采样率100kHz),配合高精度力传感器(量程0-200kN/精度0.25%FS)和LVDT位移传感器(量程5mm/线性度0.05%)。

4.3辅助测量工具

包含激光测距仪(分辨率0.01mm)用于锚固深度复核;数字扭矩扳手(量程5-300Nm)用于化学锚栓安装质量抽查;裂缝观测仪(放大倍数20X)用于基体损伤评估。

4.4校准装置

配置三等标准测力计(不确定度≤0.3%)进行力值溯源;使用激光干涉仪(波长稳定性0.02ppm)对位移测量系统进行动态校准;建立温湿度补偿模型的环境箱(控制精度1℃/5%RH)。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