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抗风能力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1  

检测项目抗风能力检测体系包含六大核心验证模块:最大持续抗风等级测试验证飞行器在标称风速下的基础操控性能;阵风冲击响应测试模拟突发性风速变化对飞行姿态的影响;悬停稳定性测试量化定位精度偏移量;动力系统负载测试记录电机功率输出与电池放电曲线;结构强度振动测试评估机体材料疲劳特性;应急返航功能测试检验失控保护机制的触发阈值。检测范围本检测标准适用于起飞重量0.25-25kg的民用多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及混合构型飞行平台。具体涵盖航拍测绘、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等工业级应用场景机型,要求被测样机已完成基本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风能力检测体系包含六大核心验证模块:最大持续抗风等级测试验证飞行器在标称风速下的基础操控性能;阵风冲击响应测试模拟突发性风速变化对飞行姿态的影响;悬停稳定性测试量化定位精度偏移量;动力系统负载测试记录电机功率输出与电池放电曲线;结构强度振动测试评估机体材料疲劳特性;应急返航功能测试检验失控保护机制的触发阈值。

检测范围

本检测标准适用于起飞重量0.25-25kg的民用多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及混合构型飞行平台。具体涵盖航拍测绘、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等工业级应用场景机型,要求被测样机已完成基本飞行安全认证并搭载完整任务载荷系统。特殊环境适应性机型需额外增加高海拔低气压或海洋盐雾环境下的抗风补偿测试。

检测方法

采用三级递进式测试架构:第一阶段在标准风洞实验室进行可控环境测试,通过六分量测力天平获取气动载荷数据;第二阶段转场至户外气象观测站实施实地飞行测试,同步采集飞行控制器数据与气象站超声波风速仪记录;第三阶段开展极限条件模拟测试,使用湍流发生器制造复合风场扰动。

具体实施流程包括:基于ASTMF3300-18标准构建基准测试工况;通过PID控制算法调节风洞流速梯度;采用高速摄影系统捕捉桨叶形变特征;运用频谱分析法处理机体振动数据;建立三维运动轨迹模型评估位置保持能力。

检测仪器

核心检测设备由四大系统构成:1.回流式低速风洞装置(流速范围0-20m/s0.5%精度);2.多通道动态信号分析仪(采样率200kHz/通道);3.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空间分辨率0.1mm);4.六自由度运动测量平台(角度测量精度0.05)。辅助设备包含:大气数据校准模块、应变片式载荷测量单元、高帧率红外热成像仪等。

数据采集系统需满足ISO21384-3标准要求,配备128bit加密存储模块与实时传输功能。所有计量器具均需通过NIST可溯源校准,并在每次测试前执行零点漂移校正。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