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异物碱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4  

检测项目钠含量、钾含量、锂残留量、钙杂质、镁杂质、铁离子浓度、镍杂质、钴析出物、锰溶出量、铝金属残留、锌污染量、铜元素分析、铬迁移量、钒化合物检测、钛元素分布、硫化物含量、氯离子浓度、硝酸根残留量、硫酸根测定、碳酸根分析、氢氧根浓度、游离碱总量、pH值测试、电导率测定、灼烧减量分析、粒径分布异常值、晶体结构缺陷率、表面吸附物总量、层间嵌入杂质、晶格氧含量检测范围钴酸锂正极材料、三元镍钴锰材料、磷酸铁锂粉末体、锰酸锂烧结体、镍基富锂材料、钛酸锂负极复合材料、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层、前驱体氢氧化物浆料、包覆改性材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钠含量、钾含量、锂残留量、钙杂质、镁杂质、铁离子浓度、镍杂质、钴析出物、锰溶出量、铝金属残留、锌污染量、铜元素分析、铬迁移量、钒化合物检测、钛元素分布、硫化物含量、氯离子浓度、硝酸根残留量、硫酸根测定、碳酸根分析、氢氧根浓度、游离碱总量、pH值测试、电导率测定、灼烧减量分析、粒径分布异常值、晶体结构缺陷率、表面吸附物总量、层间嵌入杂质、晶格氧含量

检测范围

钴酸锂正极材料、三元镍钴锰材料、磷酸铁锂粉末体、锰酸锂烧结体、镍基富锂材料、钛酸锂负极复合材料、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层、前驱体氢氧化物浆料、包覆改性材料涂层、高温烧结块体材料、水热合成纳米颗粒、共沉淀法制备粉体、喷雾干燥中间产物、辊压成型极片样品、涂布工序半成品膜层、辊切后电极片边角料、化成后极片残渣物、循环测试后拆解材料、失效电池回收料粉体、原料碳酸锂晶体颗粒、氢氧化锂中间产物料液、金属氧化物掺杂体系材料、碳包覆改性复合粉体、单晶型正极颗粒集合体、多孔结构电极材料基体

检测方法

1.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通过测量样品受激发射的特征X射线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金属元素的同位素丰度3.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特征谱线吸收原理测定特定金属元素浓度4.离子色谱法(IC):分离测定阴离子污染物如Cl⁻/SO₄⁻等5.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联用法(TG-DSC):分析材料热分解过程碱金属释放特性6.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SEM-EDS):微观形貌观察与局部元素分布分析7.激光粒度分析法:监测异常粒径颗粒的分布特征8.电位滴定法:精确测定游离碱总量及pH缓冲能力9.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实现复杂基体样品的完全溶解10.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铁磁性异物的存在及含量

检测标准

GB/T30835-2014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GB/T20252-2019钴酸锂正极材料YS/T1127-2016镍钴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ISO19230:2020锂电池正极材料杂质元素测定JISC8715-2:2019二次锂电池材料试验方法ASTME3061-17锂基电池材料中金属杂质测试IEC62620:2014工业用锂电池性能要求SJ/T11792-202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磁性异物测试GB/T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UL2580-2020电动汽车用电池安全标准

检测仪器

1.X射线荧光光谱仪:配备多道分析器与真空系统,实现ppm级元素快速筛查2.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具备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质谱干扰3.微波消解工作站:采用高压密闭容器完成有机/无机样品全分解4.激光粒度分析仪:配备干湿法分散模块的马尔文3000型设备5.场发射扫描电镜:搭配牛津能谱仪实现微区成分面分布分析6.同步热分析仪:STA449F3型联用设备可同步记录TG-DSC曲线7.离子色谱系统:戴安ICS-5000+型配备电导检测器和自动进样器8.振动样品磁强计:LakeShore7407型可测10^-6emu级磁信号9.pH/电导率一体化测试仪:梅特勒FE28型支持自动温度补偿10.手套箱集成测试系统:水氧值<0.1ppm的惰性气氛操作环境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