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纺织品隔热性能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2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热传导系数、热阻值(R值)、热扩散率、蓄热系数、辐射反射率、半球发射率、接触灼烧时间、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速率、熔融滴落测试、炭化长度测定、表面温度衰减率、多层复合结构总热阻、湿热传递效率、相变材料焓值测定、红外透过率、紫外线阻隔率、导热各向异性分析、动态热流模拟测试、瞬态平面热源法(TPS)、稳态防护性能(TPP)、对流散热效率评估、接触冷感系数(Q-max)、远红外放射率测定、纳米涂层均匀性检验、气凝胶复合结构孔隙率测定、相变温度点验证、多层织物界面热阻分析、微气候温升测试、驻极体材料电荷衰减率。
检测范围
棉/麻/丝/毛天然纤维织物、涤纶/腈纶/芳纶合成纤维面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防火布、玻璃纤维隔热毡、气凝胶复合纺织品、金属镀层反射膜材、陶瓷纤维高温防护服、相变微胶囊整理织物、石墨烯改性隔热膜、纳米氧化锌涂层布料、真空绝热板包覆材料、多层铝箔复合隔热毯、消防服外层阻燃面料、建筑遮阳隔热窗帘、汽车内饰阻燃材料、航空航天用多层隔热组件(MLI)、工业窑炉防护帘幕材料、医用防辐射屏蔽帘布、电热毯发热线包覆层材料、冷库保温门帘织物、防电弧工作服外层材料焊接防护毯基材户外帐篷防晒涂层布料军用伪装网隔热层材料石油平台防火围挡布铁路车辆阻燃座椅面料核电站辐射防护服材料。
检测方法
ASTMD1518热板法:通过恒温热源与冷源形成稳定温度梯度,测量试样两侧温差及热量传递速率计算热阻值。
ISO6942辐射热源法:采用标准化辐射装置模拟火灾环境,测定织物背面温升达到特定阈值所需时间。
GB/T11048防护服TPP测试:结合对流与辐射双重热源冲击试样表面,记录二度烧伤形成时间评估综合防护性能。
ENISO9151直接火焰接触法:使用丙烷燃烧器垂直作用于试样表面,测定背温上升24℃所需时间。
ASTMF1939假人烧伤预测系统:通过穿着完整防护装备的热敏假人在模拟火场中的皮肤烧伤程度评估整体隔热效能。
ISO17492锥形量热仪法:测量材料在受控辐射条件下的热释放速率与临界辐射通量参数。
检测标准
GB/T11048-201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
ISO5085-1:2019《纺织品耐热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干热处理法》
ASTMF2703-20《测量服装材料耐高温和火焰的热防护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EN367:1992《防护服暴露于火焰时传热的测定》
ISO17492:2019《防护服防火焰和防热的试验方法》
GB/T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AATCCTM195-2021《纺织品液态水传导性能与蒸发速率测试》
ISO6942:2022《防护服防高温和火焰的传热性能测试方法》
NFPA1971-2018《建筑消防员职业防护装备标准》
JISL1096-2020《机织物及针织物保温性试验方法》
检测仪器
KES-F7ThermoLaboII型热物性测试仪:配备双板式测量系统,可同步测定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率参数。
SensoraTPP-02A型综合防护性能测试台:集成辐射/对流双模式热源系统,符合ENISO11612标准要求。
AtlasCi3000氙灯老化箱:配备全光谱辐照系统与精密温控装置,用于评估长期光照下的隔热性能衰减。
TaurusTSC-02瞬态平面热源分析仪:采用非稳态测量原理快速测定各向异性材料的导热特性。
FTT锥形量热仪:依据ISO5660标准构建的燃烧分析系统,可精确测量材料临界辐射通量值。
Thermetrics出汗暖体假人系统:模拟人体代谢产热的动态测试平台,用于评估服装系统的整体隔热效率。
FLIRT1020红外热像仪:配备高灵敏度探测器(<0.03℃),实现非接触式表面温度场分布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土方机械司机视野检测
下一篇:轻小型无人机盐雾试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