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模模具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03  

锻模模具检测是确保锻压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针对模具的几何精度、材料性能及服役可靠性进行专业评估。核心检测项目涵盖尺寸公差、表面硬度、金相组织等指标,需通过无损探伤、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实现全维度质量管控,为模具寿命预测和失效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几何尺寸精度: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型腔尺寸公差,精度要求±0.02mm,涵盖拔模斜度、圆角半径等关键参数

表面硬度:通过洛氏硬度计(HRC)测定工作面硬度值,检测范围HRC 45-62,硬化层深度偏差≤0.3mm

金相组织分析:依据GB/T 13298标准观察显微组织,检测碳化物分布、晶粒度级别(6-8级)及脱碳层深度(≤0.1mm)

裂纹缺陷检测:采用磁粉探伤仪检测表面裂纹,灵敏度A1型试片显示清晰,裂纹检出分辨率0.05mm

疲劳强度测试:通过高频疲劳试验机模拟锻压循环,记录10⁶次循环下的应力幅值(≥800MPa)

热稳定性试验:在650℃保温环境下检测尺寸变形量,2小时内变形率≤0.05%

表面粗糙度:使用轮廓仪测量Ra值,锻模型腔要求Ra≤0.8μm,飞边槽区域Ra≤1.6μm

涂层结合强度:划痕法测试PVD涂层附着力,临界载荷LC2≥60N,膜厚检测精度±2μm

残余应力分析:X射线衍射法测量表面应力值,压应力区间-200至-600MPa,测量深度0.05mm

导热系数测定:激光闪射法检测热扩散率,温度范围20-600℃,数据偏差±3%

腐蚀性能:盐雾试验96小时,按GB/T 10125评定腐蚀等级,要求≥9级

冲击韧性:夏比冲击试验检测室温ak值,要求≥25J/cm²

检测范围

热锻模具:包括锤锻模、压力机锻模等,检测重点为热疲劳裂纹和型腔塌陷

冷锻模具:针对挤压模、精锻模等,核心检测项为表面磨损量和尺寸稳定性

等温锻造模具:检测高温下的组织稳定性及抗氧化性

铝合金锻造模具:侧重检测粘模现象和表面微裂纹

钛合金锻造模具:需重点检测热应力集中区的相变组织

高速钢模具:检测碳化物偏析带及二次硬化能力

硬质合金镶块模具:检测镶块接合面间隙(≤0.02mm)及界面扩散层

玻璃模具:检测热震裂纹及表面氧化程度

粉末冶金压模:检测型腔尺寸磨损率及脱模斜度变化

多向锻模:检测分模面配合精度和载荷分布均匀性

精密锻模:检测飞边控制精度和材料流线完整性

辊锻模具:检测型槽磨损轮廓和轴向对齐度

检测标准

ISO 4957:2018 工模具钢技术交货条件

ASTM A681-08 合金工具钢标准规范

GB/T 1299-2014 工模具钢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ISO 12108:2018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

GB/T 13320-2007 钢质模锻件质量评级

ASTM E384-22 材料显微硬度测试

GB/T 231.1-2018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

ISO 6508-1:2016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

GB/T 7232-201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JB/T 8420-2018 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

ISO 148-1:2016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

检测仪器

三维光学扫描仪:通过蓝光条纹投影获取模具型面点云数据,重建三维模型精度达±0.015mm

高频疲劳试验机:最大载荷1000kN,频率范围5-200Hz,模拟锻压冲击载荷循环

全自动硬度测试系统:集成维氏/洛氏压头,自动定位检测点,测试力范围1-100kgf

工业CT扫描设备:160kV微焦点射线源,缺陷识别分辨率5μm,实现内部结构无损检测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50倍物镜观察表面形貌,纵向分辨率2nm,三维粗糙度分析

高温金相显微镜:最高工作温度1200℃,实时观察组织相变过程,图像采集频率30fps

残余应力分析仪:Cr-Kα射线源,衍射角测量精度±0.01°,自动计算应力张量

膨胀系数测定仪:温度范围RT-1000℃,检测模具材料线性膨胀量,精度±0.1μm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最大载荷600kN,进行模具材料拉伸/压缩试验,应变控制精度0.005mm/min

直读光谱仪:检测模具材料化学成分,波长范围165-800nm,多元素同时分析精度0.001%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