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块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18  

凝块含量精准检测涉及血液和相关样本中血栓形成的定量分析技术。核心要点包括凝血时间、凝血因子活性和纤溶指标的精确测量。检测覆盖临床诊断、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等领域,遵循严格国际和国家标准,使用专业仪器确保数据可靠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凝血时间:测量血液样本从采集到初始凝块形成的时间间隔,参数包括范围0-300秒,精度±1秒。

血小板计数:评估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浓度,参数范围50-1000×10^9/L,分辨率±0.1×10^9/L。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蛋白水平,参数范围1-8 g/L,检出限0.05 g/L。

D-二聚体检测:量化纤溶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参数范围0-20 μg/mL,精度±0.01 μg/mL。

凝血酶原时间: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效率,参数范围10-30秒,国际标准化比率偏差±0.0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监测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状态,参数范围20-40秒,重复性误差±0.3秒。

血栓弹力图参数:分析血凝块形成动力学,包括R时间范围4-8分钟、K时间范围1-4分钟、MA值范围50-70 mm。

抗凝血酶III活性:测量抗凝蛋白抑制凝血酶能力,参数范围70-130%,准确度±1.5%。

蛋白C活性:评估抗凝系统功能完整性,参数范围60-140%,灵敏度±2%。

纤溶活性: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效能,参数范围20-80 IU/mL,线性误差±1.5%。

血凝块强度:评估凝块机械稳定性,参数范围0-100 g/cm²,分辨率0.05 g/cm²。

凝血因子VIII活性:检测血友病相关因子水平,参数范围0-200%,变异系数±4%。

检测范围

临床血液样本:诊断凝血障碍疾病如血栓形成或出血倾向。

血浆制品:质量控制中评估凝块风险以确保安全性。

生物制药:抗凝血药物开发中的功效和毒性测试。

外科手术:术中实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状态。

血栓疾病研究:模型研究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机制。

抗凝血治疗:监测华法林或肝素类药物剂量响应。

血液透析:评估透析过程中血液凝血倾向变化。

动物实验:科研中使用啮齿类或其他模型模拟凝血过程。

体外诊断设备:校准和维护凝血检测仪器准确性。

急救医学:快速评估创伤或休克患者的凝血状态。

遗传筛查:检测遗传性凝血缺陷如血友病或蛋白C缺乏。

输血医学:确保库存血液制品无凝块污染风险。

检测标准

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

GB/T 19634-2005血浆凝血因子测定方法。

ASTM F2382医疗器械血栓形成评估测试方法。

GB/T 5009.203-2016食品中凝血因子残留检测规范。

ISO 17593临床实验室凝血试验性能要求。

CLSI H21-A5凝血试验标准化操作指南。

GB/T 16886.4-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凝血部分。

ISO 10993-4医疗器械凝血兼容性测试。

EN ISO 6710单次使用采血管凝血性能规范。

GB/T 14233.2-2005输血器具凝血时间测定方法。

检测仪器

自动凝血分析仪:自动化光学或机械检测凝块形成过程,功能测量凝血时间和相关动力学参数。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评估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特性,功能基于阻抗变化监测聚集率和强度。

血栓弹力图仪:实时记录血凝块弹性变化,功能提供R时间、K时间和MA值等动态参数。

纤维蛋白原定量仪:专用设备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功能采用浊度法或免疫分析法确保精度。

D-二聚体检测仪:量化纤溶标志物水平,功能利用化学发光或荧光免疫技术实现高灵敏度检测。

凝血因子活性分析仪:测量特定凝血因子效能,功能基于发色底物法或凝固时间法计算活性百分比。

血凝块强度测试仪:机械评估凝块抗剪切稳定性,功能施加可控力测量变形阈值。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