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致畸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04  

基因突变致畸检测针对与胎儿发育异常相关的基因位点,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基因序列变异,识别可能导致结构或功能畸形的突变类型,为出生缺陷防控提供分子层面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单基因遗传病突变检测:针对已知致畸单基因(如FGFR3、TCOF1),检测点突变、小插入缺失,检测灵敏度≥99%。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检测:分析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变异(如22q11.2缺失综合征),分辨率≤100kb。

拷贝数变异(CNV)分析:检测基因片段重复或缺失,覆盖全基因组,检测下限≥50kb。

线粒体基因点突变检测:针对线粒体DNA(如MT-TL1、MT-ATP6),检测异质性突变,灵敏度≥1%。

基因组从头突变(DNM)分析:识别父母未携带的新发突变,覆盖编码区及调控区,准确率≥95%。

串联重复序列扩增检测:针对如FMR1基因的CGG重复扩增,检测范围10~2000次重复,分辨率1次重复。

基因融合事件检测:分析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如BCR-ABL),检测下限≥1%融合转录本。

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检测致畸基因(如H19、IGF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甲基化水平定量范围0~100%。

剪接位点突变检测:针对基因剪接供体/受体位点(如GT-AG位点),检测点突变或小插入缺失,准确率≥98%。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整合多个致畸相关基因位点,计算胎儿患畸形的相对风险,评分范围0~10分,阈值≥7分为高风险。

非编码区功能突变检测:分析基因调控区(如增强子、沉默子)变异,预测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软件预测准确率≥85%。

嵌合突变检测:检测胎儿样本中体细胞嵌合突变,检测下限≥5%嵌合率。

检测范围

胎儿绒毛样本:采集孕10~13周胎儿绒毛组织,用于早期基因突变检测。

羊水细胞样本:孕16~22周抽取羊水,分离胎儿细胞进行基因分析。

脐带血样本:孕晚期或分娩时采集脐带血,检测胎儿基因变异。

外周血游离DNA(cfDNA):采集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游离DNA,进行无创基因检测。

胚胎植入前样本:试管婴儿周期中,对胚胎滋养层细胞进行基因检测,筛选无致畸突变的胚胎。

新生儿足跟血样本: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足跟血,检测先天性致畸基因缺陷(如苯丙酮尿症)。

备孕人群外周血样本:对备孕夫妇进行基因筛查,识别携带致畸突变的风险。

胎儿组织样本:引产或分娩后采集胎儿异常组织(如唇腭裂组织),进行基因突变分析。

胎盘组织样本:采集胎盘组织,检测与胎盘功能异常相关的致畸基因变异。

生殖细胞样本:对精子或卵子进行基因检测,评估生殖细胞中的致畸突变风险。

家族性畸形家系样本:对有家族致畸史的成员进行基因检测,明确遗传模式(如常染色体显性、隐性)。

检测标准

ISO 15189:2022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

GB/T 30976.1-2014 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maternal serum screening 第1部分:中孕期

ASTM E2330-21 分子诊断测试中核酸提取的标准实施规程

GB/T 20396-2006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 参考测量程序的说明

ISO 17025:2017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CLIA 88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

GB/T 34797-2017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规程

ISO 20165:2019 分子诊断 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 性能评价的通用要求

GB/T 35530-2017 孕前和孕早期保健指南

检测仪器

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用于大规模并行测序,检测基因组突变,测序深度≥100×,读长≥150bp。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通过荧光信号监测PCR扩增过程,定量检测突变基因拷贝数,检测下限≤10 copies/μL。

数字PCR仪:实现单分子PCR扩增,精确量化突变频率,分辨率≥0.1%。

基因芯片分析仪:基于核酸杂交原理,检测已知突变位点,覆盖≥1000个致畸相关基因位点。

毛细管电泳仪:分离PCR扩增产物,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或插入缺失突变,分辨率≤1bp。

质谱分析仪(MALDI-TOF):通过质谱分析检测基因点突变,检测时间≤1分钟/样本。

流式细胞仪:分选胎儿细胞(如绒毛细胞、羊水细胞),提高检测特异性,分选纯度≥95%。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