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添加剂效果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04  

本文通过实验室测试与实车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评估汽油添加剂对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尾气排放及发动机沉积物的影响,涵盖成分分析、发动机台架试验、尾气检测等维度,为添加剂性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燃油经济性提升率:评估汽油添加剂对车辆燃油消耗的改善效果,采用NEDC或WLTC循环实车测试,测量百公里油耗下降百分比,测试精度±0.1L/100km,结果以“%”表示。

最大净功率提升率: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测量添加添加剂后发动机最大净功率与基线值的差值百分比,依据GB/T 18297-2001标准,功率测量范围0~500kW,精度±1%。

尾气CO排放降低率:采用尾气分析仪检测添加添加剂后车辆尾气中一氧化碳(CO)的体积分数,与未添加时对比计算降低率,符合GB 18352.6-2016标准,检测下限0.001%,精度±0.0005%。

进气门沉积物质量:使用发动机台架模拟行驶100小时后,拆解进气门测量沉积物质量,依据ASTM D4951-2020标准,沉积物收集精度±0.1mg,结果以“mg/气门”表示。

汽油辛烷值提升量:采用辛烷值测定机测量添加添加剂后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RON)或马达法辛烷值(MON),与原汽油对比计算提升量,依据ASTM D2699(RON)、ASTM D2700(MON)标准,精度±0.5个辛烷值单位。

燃油诱导期:评估添加剂对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将样品置于100℃氧弹中,测量压力下降172kPa所需时间,依据GB/T 8018-2015标准,时间测量范围0~1000分钟,精度±5分钟。

喷油嘴流量保持率:通过喷油嘴试验台测量添加添加剂后,喷油嘴连续工作100小时后的流量与初始流量的比值,评估沉积物对喷油嘴的堵塞程度,流量测量范围0~1000mL/min,精度±0.5%。

边界摩擦系数: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模拟燃油在发动机部件表面的润滑状态,测量摩擦系数,依据ISO 12156-1:2018标准,载荷10N,频率50Hz,摩擦系数精度±0.001。

汽油蒸发指数:评估添加剂对汽油蒸发损失的抑制效果,采用微型量热法测量蒸发指数(EI),依据ASTM D5800-2021标准,蒸发指数范围0~100,精度±1%。

尾气NOx排放降低率:检测添加添加剂后车辆尾气中氮氧化物(NOx)的质量浓度,与未添加时对比计算降低率,符合GB 18352.6-2016标准,检测下限1ppm,精度±2ppm。

燃烧室沉积物量:实车行驶5000公里后拆解发动机,测量燃烧室沉积物质量,依据GB/T 19592-2004标准,质量测量精度±0.1g,结果以“g/燃烧室”表示。

汽油中PEA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汽油中聚醚胺(PEA)的质量分数,评估添加剂有效成分含量,依据ASTM D7545-2020标准,检测下限0.1mg/kg,精度±5%。

检测范围

清净剂类添加剂:以清除发动机进气门、喷油嘴、燃烧室沉积物为主要功能的添加剂,常见成分包括聚醚胺(PEA)、聚异丁烯胺(PIBA)等。

抗爆震添加剂:通过提高汽油辛烷值抑制发动机爆震的添加剂,常见类型有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

燃油经济性添加剂:以改善燃油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功能的添加剂,常见成分包括摩擦改进剂(如有机钼)、燃烧促进剂等。

排放控制添加剂:通过催化燃烧或减少有害气体生成降低尾气排放的添加剂,常见类型有氧化型添加剂(如铈化合物)、NOx还原型添加剂等。

低温流动改进剂:改善汽油低温流动性、防止管路堵塞的添加剂,常见成分包括烷基萘、聚α-烯烃等。

抗氧防胶剂:防止汽油氧化生成胶质的添加剂,常见类型有酚类(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胺类(如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等。

金属钝化剂:抑制金属离子对燃油氧化催化作用的添加剂,常见成分包括亚水杨基苯胺、苯并三唑衍生物等。

破乳剂:改善汽油抗乳化性能的添加剂,常见类型有聚氧乙烯醚、聚醚酯等。

染色剂:用于识别燃油类型的添加剂,常见类型有石油红、石油蓝等。

多功能复合添加剂:同时具备清净、抗爆、节油等多种功能的添加剂,常见于市售主流产品。

抗静电添加剂:减少汽油输送加注过程中静电产生的添加剂,常见成分包括季铵盐、导电聚合物等。

检测标准

ASTM D4951-2020:汽油清净剂对进气系统沉积物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

GB/T 19592-2004:车用汽油清净剂。

ASTM D2699-2021: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测定法。

GB/T 8018-2015: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ISO 12156-1:2018:柴油和汽油燃料润滑性测定法(高频往复试验机法)——第1部分:汽油。

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ASTM D5800-2021:汽油蒸发损失测定法(微型量热法)。

ISO 22754:2019:汽油中抗爆剂(如MMT)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ASTM D7545-2020:汽油中聚醚胺(PEA)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检测仪器

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模拟发动机实际运行状态的综合测试设备,测量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等参数,支持NEDC循环,扭矩精度±0.5N·m,功率范围0~500kW。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色谱分离与质谱分析,用于汽油添加剂成分定性定量,检测下限0.1mg/kg,分辨率10000以上。

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测定汽油润滑性的专用设备,模拟边界摩擦状态,测量摩擦系数,依据ISO 12156-1标准,载荷10N,频率50Hz,精度±0.001。

尾气分析仪:检测汽车尾气污染物浓度的设备,符合GB 18352.6标准,CO范围0~10%,HC下限0.1ppm,NOx精度±2ppm。

辛烷值测定机:测量汽油辛烷值(RON/MON)的设备,依据ASTM D2699/D2700标准,范围80~110,精度±0.5个单位。

燃油消耗测试仪:测量燃油消耗量的设备,采用质量流量计原理,范围0~50L/h,精度±0.1%FS。

进气门沉积物测试仪:模拟进气门沉积物形成的设备,依据ASTM D4951标准,沉积物收集精度±0.1mg,用于清净剂效果评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