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眼线液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重金属(铅、砷、汞)残留:检测眼线液中有害重金属的含量,评估产品安全性;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试,铅≤10mg/kg,砷≤2mg/kg,汞≤1mg/kg(依据GB 7916-2013)。
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致病菌):检测眼线液中微生物污染情况,防止使用后感染;采用平板计数法,菌落总数≤500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g,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依据GB 7916-2013)。
持妆时间:评估眼线液在人体皮肤上的保持能力,反映使用性能;模拟日常活动场景(温度25℃、湿度60%),记录从涂抹到脱落50%的时间,≥8小时为合格(参考GB/T 35916-2018)。
笔刷硬度:检测眼线液笔刷的柔软度,避免刺激眼部皮肤;采用邵氏硬度计(A scale)测试,硬度值在A20~A30之间(适合眼部皮肤耐受范围)。
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检测眼线液中挥发性有害成分,减少对呼吸道和皮肤的刺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总VOCs≤0.5%(参考ISO 16128-1:2018)。
防水性能:评估眼线液遇水后的保持能力,适用于潮湿环境;将涂抹后的测试片浸入37℃水中10分钟,观察脱落面积,≤5%为合格(参考GB/T 27591-2011)。
pH值:检测眼线液的酸碱度,避免刺激眼部黏膜;采用pH计测试,pH值范围4.5~8.5(符合GB 7916-2013)。
膏体稳定性(高温/低温循环):测试膏体在极端温度下的稳定性,防止分层、干缩;将样品置于恒温恒湿试验箱,45℃放置24小时、-10℃放置24小时,循环3次,无分层、干缩现象(参考ISO 11930-2019)。
笔刷耐疲劳性:检测笔刷反复弯曲后的损坏情况,评估耐用性;将笔刷固定于夹具,来回弯曲100次(弯曲角度120°),折断率≤5%(行业标准)。
色素析出性:检测眼线液接触水或汗液后的色素脱落情况,避免晕染;用沾有去离子水的棉片(压力100g)擦拭涂抹后的测试片10次,色素析出量≤0.1mg/cm²(参考GB/T 35916-2018)。
抗晕染性能:评估眼线液在汗液或油脂作用下的晕染情况;将涂抹后的测试片置于37℃、湿度80%的环境中2小时,观察晕染半径,≤1mm为合格(参考GB/T 35916-2018)。
检测范围
液体眼线液:包括毛刷头、海绵头、钢笔式等不同类型的液体眼线产品,重点检测流动性、持妆性能及笔刷兼容性。
凝胶眼线液:质地黏稠的凝胶状眼线产品,通常需搭配刷具使用,重点检测膏体稳定性、防水性能及色素均匀性。
防水眼线液:添加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丙烯酸酯类防水成分的眼线产品,适用于潮湿环境或运动场景,重点检测防水性能(浸水10分钟无脱落)及抗泪液刺激性能。
持久型眼线液:宣称“8小时不脱妆”“防汗防油”的眼线产品,重点检测持妆时间(≥8小时)、耐摩擦性能(摩擦50次无明显脱落)及皮肤相容性。
彩色眼线液:除黑色外,包含棕色、蓝色、红色、紫色等彩色系的眼线产品,重点检测色素稳定性(光照24小时无褪色)、析出性及重金属含量(符合儿童化妆品标准)。
儿童用眼线液:针对3~12岁儿童设计的眼线产品,重点检测重金属残留(铅≤5mg/kg)、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200CFU/g)及刺激性(皮肤斑贴试验无红肿)。
天然成分眼线液:宣称“95%天然成分”“无人工香精”的眼线产品,重点检测成分真实性(天然成分占比≥95%,参考ISO 16128)、污染物残留(农药残留≤0.01mg/kg)及稳定性。
进口眼线液: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眼线产品,需符合我国化妆品安全标准(GB 7916-2013)及进口检验要求(提供原产地证明、卫生证书),重点检测重金属、微生物及标签合规性。
电商渠道销售眼线液: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的眼线产品,需满足平台“美妆产品质量管控规范”,重点检测标识真实性(成分表与实际一致)、性能指标(持妆时间、防水性能符合宣传)及售后投诉率(≤0.1%)。
OEM/ODM代工眼线液:由代工厂(如广州某化妆品厂、浙江某美妆公司)生产的眼线产品,需符合品牌方的质量规格(如“笔刷硬度A25±2”“持妆时间≥10小时”),重点检测一致性(批间差异≤5%)及稳定性(常温储存6个月无变化)。
药用级眼线液:宣称“可用于敏感眼部”“医生推荐”的眼线产品,需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药用化妆品要求,重点检测刺激性(眼部刺激试验无反应)、微生物限量(不得检出致病菌)及重金属含量(铅≤5mg/kg)。
检测标准
GB 7916-2013 化妆品卫生标准:我国化妆品安全的基础标准,规定了眼线液中重金属(铅≤10mg/kg)、微生物(菌落总数≤500CFU/g)、有害物质(汞≤1mg/kg)的限量要求。
GB/T 35916-2018 化妆品 眼线笔(液) 性能评价方法:专门针对眼线液的性能测试标准,规定了持妆时间、防水性能、色素析出性、抗晕染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判定指标。
ISO 16128-1:2018 天然化妆品 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指导天然成分眼线液的成分检测,明确“天然成分”指来源于天然原料(如植物、矿物)且未经过化学修饰的成分,要求天然成分占比≥95%。
ISO 11930:2019 化妆品 微生物学 菌落总数的测定:用于眼线液微生物限量检测中的菌落总数测定,规定了培养条件(36℃±1℃、48小时)、计数方法(平板计数法)及结果判定(菌落总数≤500CFU/g)。
欧盟化妆品法规(EC)No 1223/2009:欧洲市场销售的眼线液需符合的安全要求,规定了重金属(铅≤10mg/kg)、VOCs(总VOCs≤0.5%)、防腐剂( parabens类禁用)的限量要求,及动物试验禁令(2013年起禁用)。
日本化妆品标准(JIS K 3920:2019):日本市场销售的眼线液需符合的微生物和成分要求,规定了菌落总数≤500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g,及重金属(汞≤1mg/kg)的限量要求。
GB/T 27591-2011 化妆品通用试验方法 稳定性试验:用于眼线液膏体稳定性测试,规定了高温(45℃±1℃、24小时)、低温(-10℃±1℃、24小时)循环试验的条件,及结果判定(无分层、干缩、变色现象)。
ASTM D4236-20 艺术材料安全标准:评估眼线液对皮肤和眼部的刺激性,规定了皮肤接触试验(涂抹24小时无红肿)、眼部刺激试验(兔眼试验无角膜损伤)的方法,及安全性判定指标。
检测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用于检测眼线液中重金属(铅、砷、汞)的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检测限0.01mg/kg)或石墨炉原子化法(检测限0.001mg/kg),分离并测定金属元素的浓度,保证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培养箱(MJ-160B):用于眼线液微生物限量检测中的菌种培养,可控制温度在36℃±1℃、湿度≥90%,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生长环境,保证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计数结果准确。
邵氏硬度计(LX-A):用于检测眼线液笔刷的硬度,采用A scale(测量范围0~100A),精度±1A,评估笔刷对眼部皮肤的刺激程度(要求硬度在A20~A30之间,避免过硬损伤皮肤或过软影响使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Agilent 7890A-5975C):用于检测眼线液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复杂混合物,再通过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检测限可达0.1ppm,确保总VOCs含量≤0.5%(参考ISO 16128)。
恒温恒湿试验箱(THS-100):用于眼线液膏体稳定性测试,可模拟高温(45℃±1℃)、低温(-10℃±1℃)循环环境(循环3次),记录膏体的分层、干缩、变色情况,评估产品的稳定性(要求无明显变化)。
摩擦试验机(JM-Ⅳ):用于检测眼线液的持妆时间和耐摩擦性能,通过模拟人体皮肤摩擦动作(频率60次/分钟、压力100g),记录眼线液脱落50%所需的次数(要求≥50次),评估持妆效果(≥8小时)。
pH计(PHS-3C):用于检测眼线液的pH值,测量范围0~14,精度±0.01pH,评估产品对眼部黏膜的刺激性(要求pH值在4.5~8.5之间,符合皮肤生理pH值)。
电子天平(FA2004B):用于眼线液成分分析中的样品称量,精度可达0.1mg,保证样品量的准确性(如称量0.5g样品用于重金属检测),为后续检测提供可靠的样品基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600):用于检测眼线液中色素的含量和稳定性,通过测量色素在特定波长(如450nm for 蓝色色素)的吸光度,计算色素浓度(要求≥0.5%),并评估光照(24小时)后的色素保留率(≥90%,参考GB/T 35916)。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眼线膏检测
下一篇:厌氧生物降解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