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0538
复合胶抗菌性能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菌率:衡量复合胶对目标菌种的抑制比例,检测参数:针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的抗菌率,要求≥90%(24小时接触)
抗菌耐久性:评估复合胶经多次老化后的抗菌保持能力,检测参数:经50次水洗(GB/T 3921-2008方法A)或100小时紫外老化(GB/T 16422.3-2014)后,抗菌率下降≤10%
溶出性抗菌物质含量:测定复合胶中可释放的抗菌成分量,检测参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出限≤0.01mg/kg,定量范围0.05~10mg/kg
接触抗菌性能:评估复合胶与细菌直接接触后的抑制效果,检测参数:按照贴膜法测试,接触24小时后,菌落数减少率≥90%(针对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非溶出性抗菌性能:检测复合胶表面不可溶抗菌成分的作用效果,检测参数: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抑菌圈直径≥7mm(针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
抗菌时效:测定复合胶抗菌效果的持续时间,检测参数: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存储12个月后,抗菌率仍≥85%(针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耐候性抗菌保持率:评估复合胶在自然环境中的抗菌性能稳定性,检测参数:经1000小时氙灯老化(GB/T 16422.2-2014)后,抗菌率≥80%
抗菌物质迁移性:检测抗菌成分向接触介质的迁移量,检测参数:模拟食品接触条件(40℃,95%相对湿度,接触72小时),迁移量≤0.5mg/dm²(针对食品级复合胶)
广谱抗菌性:测试复合胶对多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检测参数:覆盖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白色念珠菌),抗菌率均≥85%
抗菌剂分散均匀性:评估抗菌成分在复合胶中的分布状态,检测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抗菌粒子粒径≤5μm,分布系数≥0.9(即90%以上粒子分布在平均粒径±1μm范围内)
防霉等级:评价复合胶对霉菌的抵抗能力,检测参数:按照GB/T 1741-2020标准,将样品接种黑曲霉、黄曲霉等霉菌,培养28天后,防霉等级达到0级(无明显霉菌生长)或1级(轻微生长)
抗菌物质稳定性:测定复合胶中抗菌成分在存储过程中的降解情况,检测参数:在40℃、75%相对湿度条件下存储6个月后,抗菌成分含量下降≤5%(采用HPLC法测定)
检测范围
建筑用复合胶:用于墙面、地面粘贴的复合胶,如瓷砖胶、壁纸胶,需检测其对环境中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
食品接触用复合胶:用于食品包装、餐具粘合的复合胶,如食品级包装胶、一次性餐具胶,需符合食品接触材料抗菌标准(如GB 4806.1-2016)
医疗器械用复合胶:用于医疗器械组装的复合胶,如手术器械粘合胶、输液管连接胶,需检测对医院常见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
汽车内饰用复合胶:用于汽车座椅、门板粘贴的复合胶,如汽车内饰胶、顶棚胶,需评估其在封闭空间内对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能力
电子产品用复合胶:用于电子产品部件粘合的复合胶,如手机屏幕胶、电脑外壳胶,需检测其对湿热环境中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耐久性
纺织用复合胶:用于纺织品涂层或粘合的复合胶,如防水布胶、服装衬里胶,需评估其对汗液中细菌(如链球菌)的抗菌效果
日用品用复合胶:用于日用品制造的复合胶,如牙刷柄胶、化妆品瓶胶,需检测对日常接触细菌(如大肠杆菌)的抑制率
农业用复合胶:用于农业设施或农具的复合胶,如温室大棚膜胶、农具手柄胶,需评估其在户外环境中的抗菌稳定性(如抗土壤细菌)
航空航天用复合胶:用于航空航天设备的复合胶,如飞机内饰胶、卫星部件胶,需符合高要求的抗菌及耐老化标准(如ASTM D3273)
儿童用品用复合胶:用于儿童玩具、文具的复合胶,如玩具粘合胶、文具胶,需检测对儿童常见接触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且要求抗菌物质无毒性(如重金属含量符合GB 6675-2014)
海洋工程用复合胶:用于海洋设施的复合胶,如海水管道胶、 offshore平台胶,需检测对海洋细菌(如海洋弧菌)的抗菌性能及耐盐雾性
检测标准
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ISO 22196:2011 塑料和其他非多孔表面抗菌活性的测定
ASTM E2149-2013 动态接触条件下抗菌剂抗菌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涉及抗菌性能要求)
ISO 18184:2019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测定 琼脂扩散法
GB/T 31402-2015 塑料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ASTM D3273-2012 微生物对涂层材料抗菌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
GB/T 1741-2020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适用于复合胶涂层)
ISO 10523:2012 抗菌剂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JIS Z 2801:2010 抗菌加工制品 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及评价
EN 13697:2015 建筑产品 抗菌性能的测定
检测仪器
恒温恒湿培养箱:用于细菌培养,提供稳定的温度(37℃±1℃)和湿度(90%±5%)环境,保证细菌生长条件一致,确保抗菌率测试的准确性
菌落计数器:用于计数培养后平板上的菌落数量,采用自动计数模式,精度±1%,减少人工计数误差,提高抗菌率计算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测定复合胶中溶出性抗菌物质的含量,配备紫外检测器,检出限≤0.01mg/kg,定量范围0.05~10mg/kg,能准确分析抗菌成分的溶出量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复合胶中抗菌粒子的分散状态,分辨率≤10nm,可测量抗菌粒子粒径(≤5μm)及分布系数(≥0.9),评估抗菌剂分散均匀性
紫外老化试验箱:用于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紫外辐射,进行抗菌耐久性测试,采用氙灯作为光源,辐照强度0.5W/m²(340nm),测试时间100小时,评估复合胶经老化后的抗菌保持率
振荡培养箱:用于动态接触条件下的抗菌性能测试(如ASTM E2149),振荡频率150rpm±10rpm,温度37℃±1℃,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动态接触环境,测定抗菌剂的作用效果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用于检测复合胶中重金属类抗菌物质(如银离子)的含量,检出限≤0.001mg/kg,确保抗菌物质符合安全标准(如食品接触材料要求)
微生物检测系统:用于快速测定抗菌率,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时间≤24小时,比传统培养法(48~72小时)更高效,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盐雾试验箱:用于评估复合胶的耐盐雾性及抗菌稳定性,采用5%氯化钠溶液,喷雾量1~2mL/h,温度35℃,测试时间96小时,检测盐雾环境下抗菌率的变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用于分析复合胶中抗菌成分的化学结构,确认抗菌物质的存在及稳定性,波数范围400~4000cm⁻¹,分辨率4cm⁻¹
检测仪器
恒温恒湿培养箱:用于细菌培养,提供稳定的温度(37℃±1℃)和湿度(90%±5%)环境,保证细菌生长条件一致,确保抗菌率测试的准确性
菌落计数器:用于计数培养后平板上的菌落数量,采用自动计数模式,精度±1%,减少人工计数误差,提高抗菌率计算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测定复合胶中溶出性抗菌物质的含量,配备紫外检测器,检出限≤0.01mg/kg,定量范围0.05~10mg/kg,能准确分析抗菌成分的溶出量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复合胶中抗菌粒子的分散状态,分辨率≤10nm,可测量抗菌粒子粒径(≤5μm)及分布系数(≥0.9),评估抗菌剂分散均匀性
紫外老化试验箱:用于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紫外辐射,进行抗菌耐久性测试,采用氙灯作为光源,辐照强度0.5W/m²(340nm),测试时间100小时,评估复合胶经老化后的抗菌保持率
振荡培养箱:用于动态接触条件下的抗菌性能测试(如ASTM E2149),振荡频率150rpm±10rpm,温度37℃±1℃,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动态接触环境,测定抗菌剂的作用效果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用于检测复合胶中重金属类抗菌物质(如银离子)的含量,检出限≤0.001mg/kg,确保抗菌物质符合安全标准(如食品接触材料要求)
微生物检测系统:用于快速测定抗菌率,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时间≤24小时,比传统培养法(48~72小时)更高效,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盐雾试验箱:用于评估复合胶的耐盐雾性及抗菌稳定性,采用5%氯化钠溶液,喷雾量1~2mL/h,温度35℃,测试时间96小时,检测盐雾环境下抗菌率的变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用于分析复合胶中抗菌成分的化学结构,确认抗菌物质的存在及稳定性,波数范围400~4000cm⁻¹,分辨率4cm⁻¹
万能材料试验机:用于测试复合胶的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粘结强度),确保抗菌处理不会影响其力学性能,最大试验力10kN,精度±1%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检测
下一篇:镀锌层耐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