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0538
连续传代诱导耐药性试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耐药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动态监测:监测连续传代过程中微生物对目标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变化,检测范围0.015~512μg/mL,重复性误差≤5%
耐药表型稳定性评估:评估耐药菌在无药物压力下传代后的耐药表型保持能力,传代次数≥10代,耐药表型保持率≥90%为稳定
耐药基因突变频率分析:检测连续传代过程中目标耐药基因的突变频率,突变频率计算方法为耐药菌落数/总菌落数,检测下限1×10⁻⁶
药物敏感性下降速率测定:计算每代MIC上升的倍数以反映耐药性产生快慢,速率单位为倍/代,数据采集间隔为每2代检测1次
交叉耐药性谱分析:检测耐药菌对同类或不同类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检测药物种类≥5种,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MIC
生物膜形成能力变化检测:评估耐药菌在传代过程中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改变,采用结晶紫染色法,OD570nm吸光度检测,cutoff值≥0.2为生物膜阳性
耐药菌生长速率测定:监测耐药菌在药物压力下的生长曲线变化,采用酶标仪实时监测,检测间隔15min,持续时间≥24h
药物外排泵活性检测:检测耐药菌通过外排泵排出药物的活性变化,采用荧光底物法,荧光强度变化率≥10%为活性阳性
耐药质粒水平转移能力测定:检测耐药菌通过质粒转移将耐药性传递给敏感菌的能力,转移频率计算方法为受体菌耐药菌落数/供体菌总菌落数,检测下限1×10⁻⁸
抗菌药物联合耐药性评估:评估耐药菌对两种或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敏感性变化,计算联合用药指数(FIC),FIC≤0.5为协同作用,0.5
耐药菌代谢表型变化分析:检测耐药菌在连续传代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代谢物鉴定数量≥50种,差异代谢物筛选阈值为fold change≥2且P<0.05
耐药菌细胞壁/细胞膜通透性检测:评估耐药菌细胞壁或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变化,采用荧光素钠渗透法,荧光强度增加率≥20%为通透性升高
检测范围
抗菌药物研发样品:包括新型合成抗菌药物、天然产物提取物、生物制品(如抗菌肽)等,用于评估药物诱导微生物耐药的潜力
临床分离耐药菌:如医院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用于研究临床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稳定性
畜牧兽医用抗菌药物:包括兽用抗生素、抗菌饲料添加剂等,用于评估畜牧生产中抗菌药物诱导动物源微生物耐药的风险
环境来源微生物:如污水处理厂、养殖场周边环境中的微生物,用于研究环境中抗菌药物残留诱导微生物耐药的情况
食品加工用抗菌剂:如食品防腐剂、抗菌包装材料等,用于评估食品加工过程中抗菌剂诱导食品源微生物耐药的能力
农业用抗菌药物:包括农用抗生素、杀菌剂等,用于研究农业生产中抗菌药物诱导植物病原微生物耐药的动态变化
生物医药材料:如抗菌涂层植入物、抗菌敷料等,用于评估生物医药材料中抗菌成分诱导微生物耐药的可能性
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包括水产用抗生素、抗菌渔药等,用于评估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诱导水生微生物耐药的风险
实验室标准菌株:如ATCC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等,用于建立耐药性诱导试验的标准化模型
中药抗菌提取物:如黄连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等,用于评估中药成分诱导微生物耐药的潜力及机制
消毒剂与防腐剂:如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防腐剂等,用于研究消毒剂诱导微生物耐药的情况及交叉耐药风险
检测标准
ASTM E2647-13(2020)《连续传代诱导微生物耐药性试验标准指南》:规定了连续传代诱导耐药性试验的设计、操作及结果分析方法
ISO 20776-1:2019《临床实验室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 第1部分:纸片扩散法》:用于检测耐药菌的药物敏感性
GB/T 38469-2020《抗菌药物体外药效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指导抗菌药物药效学研究,包括耐药性诱导试验
CLSI M100-Ed33《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结果解释标准
ISO 10932:2010《微生物学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肉汤稀释法》:用于测定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ASTM E3161-18《微生物耐药性基因检测的标准指南》:用于检测耐药基因的突变
ISO 22717:2015《化妆品 微生物学 抗菌防腐剂有效性测试》:用于化妆品中抗菌防腐剂的耐药性诱导试验
GB/T 20923-2007《渔用抗菌药物药效试验技术规范》:用于渔用抗菌药物的药效及耐药性试验
CLSI M23-Ed3《细菌耐药性检测的质量控制标准》:用于耐药性检测的质量控制
GB/T 21703-2008《兽用抗菌药物体内药效试验技术规范》:用于兽用抗菌药物的体内药效及耐药性试验
检测仪器
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用于连续传代过程中微生物的自动化培养,可控制温度、湿度、气体环境等条件,支持多通道同时培养,培养温度范围20~45℃,湿度控制范围30%~90%,气体环境(如CO₂、O₂)调节精度±1%
药物敏感性检测仪:用于检测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范围0.015~512μg/mL,支持broth microdilution法,每板可检测≥96个样本,重复性误差≤5%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于检测连续传代过程中耐药基因的突变及表达量变化,检测灵敏度≤10 copies/μL,支持多重PCR反应,荧光通道≥4个,扩增效率90%~110%
微生物表型分析仪:用于评估耐药菌的表型变化(如生长速率、代谢活性等),检测孔数≥384孔,支持连续监测72小时,生长速率计算精度±0.01 OD/h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用于分析耐药菌代谢产物的变化以揭示耐药机制,色谱柱规格C18(2.1×100mm,1.7μm),质谱分辨率≥10000 FWHM,检出限≤0.1 ng/mL
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耐药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凋亡率等表型特征,检测通道≥4个,流速≥1000 cells/sec,分辨率≤2% CV
基因测序仪:用于测定耐药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以分析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测序读长≥150 bp,覆盖深度≥50×,准确率≥99.9%
生物膜定量分析仪:用于检测耐药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波长570nm,吸光度范围0~4 OD,重复性误差≤3%
外排泵活性检测仪:用于评估耐药菌外排泵的活性,采用荧光底物(如罗丹明6G),荧光强度检测范围0~10000 AU,活性计算精度±5%
菌落计数仪:用于连续传代过程中微生物菌落的自动计数,计数范围1~1000 CFU/平板,准确率≥95%,支持黑白平板识别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杀菌率终点测定方法验证检测
下一篇:生物传感器快速抑菌筛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