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絮凝剂最佳投加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浊度去除率:反映絮凝剂对水中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检测范围0~100%,精度1%,通过处理前后浊度差值计算。
絮凝体粒径分布:测量絮凝体大小及分布情况,采用激光粒度仪,量程1~1000μm,分辨率0.1μm,评估絮凝体的沉降性能。
余浊:反应絮凝沉淀后的水体残留浊度,检测范围0~100NTU,精度0.1NTU,需符合水处理工艺出水要求。
zeta电位:表征胶体颗粒表面电荷情况,检测范围-100~+100mV,精度0.5mV,判断絮凝剂的电荷中和效果。
污泥体积指数(SVI):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检测范围0~500mL/g,精度5mL/g,通过污泥体积与干重比值计算。
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反映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检测范围0~100%,精度2%,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处理前后COD值计算。
悬浮物(SS)去除率:测量水中悬浮固体的去除效率,检测范围0~100%,精度1%,通过过滤称重法测定处理前后SS含量。
絮凝时间:记录从投加絮凝剂到形成明显絮凝体的时间,检测范围0~30min,精度10s,反映絮凝反应的快慢。
残余絮凝剂浓度:测定处理后水中剩余絮凝剂含量(如聚丙烯酰胺),采用离子色谱仪,检测范围0~10mg/L,精度0.1mg/L,评估残留风险。
总磷去除率:针对含磷废水,计算磷污染物去除效果,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范围0~100%,精度1%。
色度去除率:反映絮凝剂对水体颜色的去除效果,检测范围0~100%,精度1%,通过处理前后色度差值计算。
pH值变化:监测絮凝剂投加后水体pH的变化,采用pH计,精度0.01pH,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酸碱度。
检测范围
城市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市政管网废水等,需优化絮凝剂投加量以提升沉淀效率,降低出水浊度。
工业废水处理:钢铁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等,针对不同污染物类型(如重金属、有机物)确定最优剂量。
饮用水处理:地表水源水、地下水源水等,保障出水余浊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
工业循环水处理:冷却循环水、工艺循环水等,防止结垢及微生物繁殖,提高循环水利用率。
污泥脱水处理:剩余污泥、浓缩污泥等,提高污泥脱水效率,减少泥饼产量及处置成本。
矿业废水处理:选矿废水、尾矿库溢流水等,去除重金属离子及悬浮颗粒,防止环境污染。
农业废水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农田退水等,降低有机物及营养盐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炼油废水、化工合成废水等,处理含油及有机污染物,保障达标排放。
食品饮料废水处理:酿酒废水、乳制品废水等,去除悬浮物及可溶性有机物,减少后续处理负荷。
印染废水处理:染色废水、印花废水等,降低色度及COD含量,符合印染行业排放标准。
造纸废水处理:制浆废水、造纸中段水等,去除纤维及木质素,提高废水回用率。
电镀废水处理:电镀清洗废水、镀件废水等,去除重金属离子,满足环保要求。
检测标准
GB/T17514-2017水处理剂阴离子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规定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用于絮凝剂性能检测。
ISO10707-1997水处理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特性和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涵盖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水解度等指标的测定。
ASTMD4926-2015水中絮凝剂的标准试验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用于评价絮凝剂对水中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
GB/T22627-2014水处理剂聚丙烯酰胺:规定了聚丙烯酰胺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适用于水处理用聚丙烯酰胺的检测。
GB/T13940-2008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提供了絮凝剂絮凝效果的试验方法,包括浊度去除率、絮凝体大小等指标的测定。
ISO14593-2003水质用絮凝过滤法测定水中悬浮固体:国际标准,用于测定絮凝后的悬浮固体含量。
ASTMD5022-2018用烧杯试验评价水处理化学品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于评价絮凝剂的投加量及效果,模拟实际处理工艺。
GB/T28636-2012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规定了聚合氯化铝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适用于铝系絮凝剂的检测。
ISO8245-2000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用于测定絮凝后水中的总有机碳含量,反映有机物去除效果。
GB/T11901-19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用于测定絮凝前后水中的悬浮物含量,计算去除率。
检测仪器
激光粒度分析仪:用于测量絮凝体的粒径分布,通过激光衍射原理,量程1~1000μm,分辨率0.1μm,反映絮凝体大小及均匀性,为优化投加量提供依据。
浊度计:测定水体浊度,采用散射光法,检测范围0~1000NTU,精度0.1NTU,用于计算浊度去除率及余浊,判断絮凝效果。
zeta电位分析仪:测量胶体颗粒表面电荷,采用电泳法,检测范围-100~+100mV,精度0.5mV,判断絮凝剂的电荷中和效果,确定最优投加量。
电子天平:用于称量污泥干重,精度0.0001g,配合量筒测定污泥体积指数(SVI),评估污泥沉降性能,反映絮凝剂对污泥的调理效果。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采用重铬酸钾法,检测范围0~1000mg/L,精度2%,计算COD去除率,反映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优化投加量。
悬浮物(SS)过滤装置:配合定量滤纸,用于过滤水样中的悬浮固体,通过重量法测定SS含量,计算去除率,评估絮凝剂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
pH计:测量水体pH值,精度0.01pH,监测絮凝剂投加后pH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酸碱度,保证絮凝效果。
搅拌器:用于模拟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合过程,转速0~500rpm,可调,控制絮凝反应的搅拌强度和时间,模拟实际工艺条件下的絮凝效果。
离子色谱仪:测定水中残余絮凝剂离子(如聚丙烯酰胺降解产物),检测范围0~10mg/L,精度0.1mg/L,评估絮凝剂的残留情况,确保出水安全。
总磷测定仪: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范围0~5mg/L,精度0.01mg/L,计算总磷去除率,反映磷污染物去除效果,优化絮凝剂投加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养殖水质镉污染检测
下一篇:压缩声发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