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利用性评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4  

生物可利用性评估检测聚焦于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程度的量化分析。检测要点包括体外溶出特性、肠道渗透性、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关键指标,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反映生物利用度水平。专业方法涵盖标准化测试流程和参数测量,以支持药物开发、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需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溶出度测试:评估药物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溶解行为;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时间点溶出量百分比、溶出曲线斜率。

渗透性测试:测定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扩散速率;具体检测参数包括表观渗透系数(Papp)、渗透率。

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量化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曲线下面积(AUC)、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

生物等效性评估:比较不同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相似性;具体检测参数包括相对生物利用度百分比、90%置信区间。

体外-体内相关性(IVIVC)建立:关联体外溶出数据与体内吸收结果;具体检测参数包括相关性系数(r)、预测误差。

血浆蛋白结合率测试:测量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具体检测参数包括结合率百分比、解离常数。

代谢稳定性评估:分析药物在肝脏中的降解速率;具体检测参数包括半衰期(t1/2)、固有清除率。

转运体抑制测试:评估药物对特定膜转运体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抑制率百分比、转运效率。

胃排空速率模拟:测定胃部内容物排空对吸收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排空时间、流速。

肠溶释放评估:分析肠溶制剂在肠道环境的释放特性;具体检测参数包括pH依赖性释放量、滞后时间。

生物膜透过性测试:评估物质通过多层生物屏障的能力;具体检测参数包括通透系数、累积透过量。

吸收部位特异性分析:识别物质在胃肠道不同区段的吸收效率;具体检测参数包括区域吸收百分比、局部浓度。

检测范围

口服固体制剂:涵盖片剂胶囊等剂型生物利用度测试。

口服液体制剂:评估溶液悬液等液体形式的吸收特性。

营养补充剂:分析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生物可利用性。

化妆品成分:测试皮肤渗透及局部吸收程度。

农药残留:量化农产品中农药的可吸收部分。

环境污染物:评估土壤水体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可利用性。

食品添加剂:测定添加剂在消化系统中的释放吸收。

草药提取物:检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医疗器械涂层: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等的释放行为。

生物制药:评估蛋白质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可用性。

饲料添加剂:测定动物饲料中成分的可吸收率。

基因治疗载体:评估载体在细胞内的传递效率。

检测标准

ISO10993-1:2018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通用要求。

ICHQ6B生物技术产品的测试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GB/T16886.1-202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

ASTME2709-22体外溶出测试标准指南。

ISO20647:2015营养与健康声称的科学论证。

GB5009.267-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测定。

ICHM9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

ISO11266:1994土壤质量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指南。

GB/T37849-2019化妆品体外皮肤渗透测试方法。

ASTMF756-17材料溶血性能评估标准。

检测仪器

溶出测试仪:模拟人体胃肠环境进行溶解实验;具体功能为控制温度pH并实时测量溶出速率。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和定量复杂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具体功能为检测溶出液或生物样品中药浓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提供高分辨率快速分离;具体功能为分析低浓度代谢产物或降解物。

细胞培养系统:维持体外细胞模型如Caco-2的培养;具体功能为执行渗透性测试并记录细胞单层完整性。

质谱分析仪:鉴定和定量分子结构;具体功能为检测血浆样品中药代谢物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变化;具体功能为快速扫描溶出液中的药物释放量。

渗透测试装置:模拟生物膜屏障;具体功能为测定物质透过率并计算扩散系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