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褐素纯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8  

藻褐素纯度检测是评估藻褐素产品质量的核心环节,通过精准测定其含量、杂质种类及纯度水平,确保产品符合应用领域的质量要求。检测过程需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等多种分析技术,对藻褐素的纯度及相关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藻褐素含量:测定样品中藻褐素的质量分数,是纯度检测的核心指标,检测范围0.1%~99.9%,定量限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紫外分光光度法。

蛋白质杂质:检测样品中残留的蛋白质类杂质,避免影响藻褐素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测量范围0.01%~10%,检测限0.005%,采用凯氏定氮法。

多糖杂质:分析样品中的多糖类杂质含量,多糖会干扰藻褐素的纯度测定,测量范围0.05%~5%,检测限0.02%,采用苯酚-硫酸法。

水分含量: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比例,防止水分导致藻褐素降解,测量范围0.01%~10%,检测限0.005%,采用卡尔费休法。

灰分含量:检测样品经灼烧后的残留无机物含量,反映矿物杂质水平,测量范围0.01%~5%,检测限0.005%,采用马弗炉灼烧法。

重金属残留(铅、砷、镉):测定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保障产品安全性,铅检测限0.01mg/kg,砷0.005mg/kg,镉0.002mg/kg,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溶剂残留(乙醇、丙酮):检测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有机溶剂,避免对应用造成影响,乙醇检测限0.001%,丙酮0.0005%,采用气相色谱法。

色素杂质(叶绿素、叶黄素):分析共存的其他色素类杂质,防止干扰藻褐素的纯度,叶绿素检测限0.001%,叶黄素0.0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酸值:测定样品的酸性物质含量,反映藻褐素的水解程度,测量范围0.1mgKOH/g~10mgKOH/g,检测限0.05mgKOH/g,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

过氧化值:评估藻褐素的氧化程度,防止氧化变质,测量范围0.01meq/kg~10meq/kg,检测限0.005meq/kg,采用碘量法。

检测范围

藻褐素原料:从褐藻(如海带、马尾藻)中提取的粗藻褐素原料,需检测纯度以确定后续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藻褐素提取物:经初步纯化的藻褐素产品,通常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原料,纯度要求高于原料级。

保健食品:含藻褐素的保健食品(如胶囊、片剂),需符合《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中的质量要求,纯度是关键指标。

化妆品:添加藻褐素的化妆品(如面膜、护肤品),纯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功效(如抗氧化、抗炎)和安全性。

饲料添加剂:用于水产或畜禽饲料的藻褐素添加剂,需确保纯度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的要求,避免杂质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

医药中间体:作为医药原料的藻褐素中间体,纯度要求严格(通常≥98%),需精准测定以满足药品生产的质量标准。

生物制品:含藻褐素的生物制品(如口服液、冻干粉),纯度是产品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功能性饮料:添加藻褐素的功能性饮料(如运动饮料、保健饮料),需检测纯度以保证产品标签的真实性和消费者权益。

饲料预混料:包含藻褐素的饲料预混料,纯度影响预混料的均匀性和有效性,确保动物摄入足够的藻褐素。

化妆品原料:用于生产化妆品的藻褐素原料,需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的纯度要求,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过敏。

检测标准

GB/T34776-2017藻褐素通则:规定了藻褐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测)和检验规则,是国内藻褐素检测的基础标准。

ISO23753-1:2021藻类产品第1部分:藻褐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国际标准,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类产品中藻褐素含量的方法,适用于各种藻褐素产品。

GB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用于藻褐素中铅残留的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限低,准确性高。

ISO6571:2008香料和调味品灰分含量的测定:适用于藻褐素灰分含量的测定,规定了灼烧温度、时间等参数,确保结果的一致性。

GB/T6283-2011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用于藻褐素水分含量的检测,分为库仑法和容量法,适用于不同水分含量的样品。

ISO10981:2012植物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参考其分光光度法,用于藻褐素含量的快速测定(调整波长至618nm)。

GB/T5009.2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用于藻褐素中溶剂残留(乙醇、丙酮)的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ISO3960:2017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用于藻褐素过氧化值的检测,采用碘量法,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方法。

GB/T14455.5-2008香料酸值或酸含量的测定:用于藻褐素酸值的检测,采用电位滴定法,准确测定样品中的酸性物质含量。

ISO11268-1:2015土壤质量重金属的测定第1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补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藻褐素中重金属(如铜、锌)的检测。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用于藻褐素含量及色素杂质(叶绿素、叶黄素)的分离与定量,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5:15,v/v),检测波长618nm,柱温35℃,流速1.0mL/min。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配备石墨炉原子化器和氘灯背景校正系统,用于重金属残留(铅、砷、镉)的测定,铅特征波长283.3nm,砷193.7nm,镉228.8nm,石墨炉升温程序为干燥(120℃,30s)、灰化(400℃,20s)、原子化(1800℃,5s),检测限分别为0.01mg/kg、0.005mg/kg、0.002mg/kg。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采用库仑法,配备电解池和滴定系统,用于水分含量的检测,测量范围0.001%~10%,分辨率0.0001%,滴定速度0.5mL/min~2mL/mi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配备1cm石英比色皿,用于藻褐素含量的快速测定,依据618nm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含量,检测范围0.1%~99.9%,精度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配备双向观测系统和高分辨率光谱仪,用于多元素同时分析(铅、砷、镉等),检出限0.01mg/kg~0.1mg/kg,相对标准偏差≤2%。

气相色谱仪(GC):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DB-624色谱柱(30m0.32mm1.8μm),用于溶剂残留(乙醇、丙酮)的测定,柱温程序为初始40℃(保持5min)、10℃/min升至200℃(保持5min),载气氮气(流速1.0mL/min),检测限乙醇0.001%、丙酮0.0005%。

马弗炉:温度范围室温~1000℃,控温精度5℃,用于灰分含量的测定,将样品置于瓷坩埚中550℃灼烧4h至恒重,计算灰分占比,检测范围0.01%~5%。

自动电位滴定仪:配备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用于酸值的测定,以0.1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为滴定剂,滴定至pH=8.2,记录滴定剂体积,计算酸值(mgKOH/g),检测范围0.1~10mgKOH/g。

过氧化值测定仪:采用碘量法,配备滴定管和避光反应瓶,用于过氧化值的检测,样品与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混合,加碘化钾溶液反应,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淀粉为指示剂,检测范围0.01~10meq/kg。

凯氏定氮仪:配备消化炉、蒸馏装置和滴定系统,用于蛋白质杂质的测定,样品经浓硫酸消化(加硫酸铜、硫酸钾为催化剂),蒸馏释放氨,硼酸吸收后用盐酸滴定,计算蛋白质含量(系数6.25),检测范围0.01%~10%。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