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防雾活性物质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防雾活性物质总量:测定样品中所有防雾活性成分的总质量分数,检测范围0.1%~50%,定量限0.05%,采用化学滴定或色谱法进行分析。
甘油含量:检测防雾产品中甘油的具体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柱温150℃~250℃,精度0.5%,线性范围0.01%~10%。
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含量:测定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如司盘60、司盘80)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UV检测器,波长210n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线性范围0.02%~20%。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检测聚氧乙烯基防雾成分(如吐温系列)的含量,采用红外光谱法(ATR模式),通过特征峰(1110cm⁻,C-O-C伸缩振动)定量,分辨率4cm⁻,误差1%。
丙二醇含量:定量分析丙二醇的含量,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出限0.01%,精度0.3%。
防雾活性物质迁移率:测定防雾成分从产品基质(如塑料薄膜)向表面迁移的速率,测试温度25℃2℃,湿度50%5%,记录0~24小时内表面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单位为μg/cmh。
低温稳定性下活性物质保留率:评估样品在-10℃1℃储存7天后,防雾活性物质的保留比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储存前后的含量,计算保留率,精度1%。
热稳定性下活性物质分解率:测定样品在60℃1℃加热24小时后,防雾活性物质的分解量,使用热重分析法(TGA),记录质量损失率,温度精度0.5℃,误差0.5%。
表面防雾活性物质浓度:检测产品表面(如玻璃涂层)防雾成分的面密度,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分析C、O等元素的结合能,检测限0.1μg/cm,空间分辨率10μm。
防雾活性物质均匀性:分析样品中防雾成分的分布均匀性,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结合荧光标记(如罗丹明B),观察100μm100μm范围内的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5%。
检测范围
防雾塑料薄膜:用于食品包装(如水果保鲜袋)、农业大棚(如PE防雾膜)、工业防护(如设备防尘膜)的防雾塑料薄膜,材质包括PE、PVC、PET等。
防雾玻璃制品:汽车挡风玻璃、建筑门窗玻璃、浴室镜子等的防雾涂层产品,包括无机(如二氧化硅)和有机(如聚合物)防雾涂层。
防雾化妆品:具有防雾功能的护肤品(如冬季面霜)、化妆品(如防水防雾睫毛膏),主要成分为甘油、山梨醇等保湿型防雾活性物质。
防雾眼镜片:近视眼镜、太阳镜、护目镜等的防雾镜片涂层,包括亲水性涂层(如聚乙二醇)和防雾剂浸渍型镜片。
防雾汽车内饰件:汽车仪表台、后视镜、车内玻璃等的防雾处理部件,采用喷涂或贴膜方式添加防雾活性物质。
防雾食品容器:一次性餐盒、食品保鲜盒、饮料杯等的防雾内壁涂层,防止容器内壁因温度变化产生水雾,影响食品可见性。
防雾农业覆盖材料:温室用防雾遮阳网、保温膜、育苗盘等,提高农业生产中光照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
防雾医疗设备:手术显微镜镜片、医疗护目镜、呼吸机管路等的防雾处理,确保医疗操作中视野清晰,避免水雾影响诊断或治疗。
防雾电子屏幕: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的防雾保护膜,防止屏幕因手汗或环境湿度产生水雾,影响显示效果。
防雾纺织材料:户外服装(如滑雪服)、帐篷、雨具等的防雾织物涂层,保持织物内部视野清晰,同时具备防水性能。
检测标准
GB/T31846-2015塑料薄膜防雾性试验方法(涉及防雾活性物质含量与防雾性能的关联要求)
ISO22476-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防雾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活性物质含量分析(规定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防雾活性物质的方法)
ASTMD7399-2011透明塑料防雾剂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用于塑料中防雾剂的定量分析)
GB/T23961-2009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含量的测定碘量法(用于聚氧乙烯型防雾活性物质的羟值测定)
ISO1065-2019塑料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残留单体和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第1部分:总则(用于防雾活性物质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GB/T17359-2012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波谱法和能谱法(用于表面防雾活性物质浓度的检测)
ASTME1131-2014热重分析法测定材料的分解温度和分解率(用于防雾活性物质热稳定性的检测)
ISO1407-2019塑料增塑剂含量的测定皂化滴定法(用于某些防雾活性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GB/T20193-2006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羟值的测定(关联防雾活性物质的羟基含量,评估其亲水性)
ASTMD5524-201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合物中的添加剂含量(用于防雾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仪(GC):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毛细管柱(DB-5,30m0.25mm0.25μm),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防雾活性物质中的挥发性成分(如甘油、丙二醇),柱温范围40℃~300℃,检测限0.01%,精度0.5%。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带有紫外检测器(UV,波长210nm)和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系(梯度洗脱),用于分析非挥发性防雾活性物质(如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线性范围0.02%~20%,精度0.3%。
红外光谱仪(FT-IR):采用衰减全反射(ATR)模式,配备金刚石晶体,波数范围4000cm⁻~400cm⁻,分辨率4cm⁻,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防雾成分,通过特征峰面积计算含量。
热重分析仪(TGA):温度范围室温~800℃,升温速率1℃/min~20℃/min,质量精度0.1μg,用于测定防雾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记录温度升高时的质量损失,计算分解率,温度精度0.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配备单色化AlKα射线源(1486.6eV),检测限0.1μg/cm,空间分辨率10μm,用于分析样品表面防雾活性物质的元素组成和浓度,可提供深度分布信息(0~10nm)。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配备氩离子激光器(激发波长488nm)和荧光滤镜(发射波长525nm),空间分辨率1μm,用于观察防雾活性物质在样品中的分布均匀性,实现三维成像,变异系数≤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GC)的分离能力和质谱(MS)的定性能力,采用电子轰击电离(EI)源,检出限0.001%,用于防雾活性物质的定性确认,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痕量成分。
电子天平:精度0.1mg,最大称量200g,用于样品称量和试剂配制,确保检测过程中质量数据的准确性,符合GB/T26497-2011电子天平校准规范。
恒温水浴锅:温度范围0℃~100℃,精度0.5℃,带有循环泵,用于控制防雾活性物质迁移率测试的温度,保持恒定温度长达24小时,符合ASTMD1234-2014恒温水浴试验方法。
超声波清洗器:频率40kHz,功率500W,带有温度控制功能(室温~80℃),用于样品前处理,去除样品表面的杂质,提高样品的溶解性和提取效率,符合GB/T30108-2013超声波清洗机性能测试方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卫生纸膨松度检测
下一篇:洗涤精成分泡沫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