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粒子生物相容性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细胞毒性试验:评价粒子对细胞增殖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检测参数:细胞存活率(MTT/XTT法)、LDH释放量、凋亡率(Annexin V/PI双染)。
溶血性试验:测定粒子诱导红细胞破裂的程度。检测参数:溶血率(540nm吸光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形态学观察。
致敏性试验:识别粒子引发的超敏反应风险。检测参数:淋巴细胞增殖指数(BrdU法)、IL-2/IL-4分泌量、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阳性率。
皮内刺激性试验:评估粒子接触组织的炎症反应。检测参数:红斑/水肿评分(Draize法)、组织病理学炎症浸润分级、TNF-α表达水平。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检测粒子短期暴露的全身性反应。检测参数:动物体重变化率、体温波动、血清ALT/AST酶活性。
亚慢性毒性试验:考察中长期暴露的累积效应。检测参数:器官系数(心肝脾肺肾重量比)、血液生化指标(肌酐/尿素氮)、骨髓微核率。
遗传毒性试验:判定DNA损伤风险。检测参数:Ames试验回复突变数、染色体畸变率(微核试验)、彗星试验尾矩值。
血小板黏附试验:量化粒子促血栓形成倾向。检测参数:黏附血小板计数(SEM观察)、PF4释放量、凝血酶生成时间(TGT)。
补体激活试验:监测免疫系统激活程度。检测参数:C3a/C5a浓度(ELISA法)、CH50溶血单位、SC5b-9复合物生成量。
内毒素检测:筛查细菌毒素污染。检测参数:鲎试剂凝胶法浊度值、动态显色法吸光度(405nm)、内毒素单位(EU/mL)。
金属离子析出检测:分析可溶重金属释放量。检测参数:ICP-MS测定Ni/Cr/Co浓度、析出动力学曲线、pH依赖性释放率。
粒子形貌表征:记录物理特性影响。检测参数:粒径分布(DLS/DCS)、Zeta电位、比表面积(BET法)、孔隙率(压汞法)。
检测范围
医用金属植入物:骨科钛合金螺钉、心血管支架等含金属磨屑部件的生物反应评估。
纳米药物载体: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靶向递送系统的血液相容性及器官蓄积分析。
牙科修复材料:复合树脂填料、陶瓷粉末在口腔环境下的黏膜刺激性测试。
介入治疗器械:血管栓塞微球、造影剂颗粒的溶血特性及血栓风险评估。
组织工程支架:生物陶瓷/聚合物多孔支架降解产物的细胞毒性筛查。
医用敷料成分:止血粉剂、抗菌银粒子敷料的皮肤致敏性验证。
基因治疗载体:病毒载体外壳蛋白的免疫原性及补体激活效应检测。
美容填充剂:透明质酸微球、PLLA微粒的异物肉芽肿反应观察。
诊断显影剂:氧化铁纳米颗粒、量子点的肝肾代谢毒性研究。
手术冲洗液:骨水泥聚合残留粒子的全身毒性及炎症因子释放监测。
可吸收缝合线:PLGA降解微粒的局部组织反应病理学分级。
人工关节涂层:羟基磷灰石喷涂颗粒的骨整合性能及溶出物检测。
检测标准
ISO 10993-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ISO 10993-4: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ISO 10993-1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
ISO 10993-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ISO 10993-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ASTM F756:材料溶血性能评估标准实践规程。
ASTM E2148:纳米材料细胞毒性检测标准指南。
GB/T 16886.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16886.4: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GB/T 16886.1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USP <87>:体外生物反应性试验标准。
USP <88>:体内生物反应性试验标准。
检测仪器
流式细胞仪:通过多色荧光标记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免疫表型变化。可检测粒子处理后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活化标志物表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金属粒子溶出液中痕量元素浓度。检测限达ppt级,支持Cr/Ni/Al等植入物成分的迁移量分析。
动态光散射仪:实时监控纳米粒子流体力学直径及分散稳定性。具备温度控制模块,可模拟生理条件下的粒径变化趋势。
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观察粒子表面形貌及细胞-材料界面相互作用。配备能谱仪实现元素成分原位分析。
酶标仪:执行MTT/LDH等细胞毒性比色法检测及ELISA免疫分析。支持96/384孔板高通量筛查,读取波长覆盖紫外-可见光区域。
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测定血小板黏附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评估血液接触性材料促凝特性。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可视化粒子在细胞内的定位及细胞骨架重构效应。具备活细胞成像功能,可实时追踪粒子胞吞过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多模态融合配准测试检测
下一篇:背景组织干扰抑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