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辐射耐受性试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剂量效应:评估器件在持续辐射环境下因电离辐射积累导致的性能退化程度。检测参数包括累积吸收剂量范围(100Gy~10000Gy)、剂量率(0.1Gy/h~10Gy/h)、测试温度(-55℃~150℃)。
单粒子翻转:监测单粒子入射引发的器件逻辑状态或存储单元数据错误。检测参数包括粒子种类(质子、重离子)、能量范围(10MeV~1GeV)、错误率统计阈值(≥1×10⁻⁶errors/bit)。
剂量率效应:分析不同辐射剂量率下器件性能变化的差异特性。检测参数包括低剂量率(0.01Gy/h~1Gy/h)、高剂量率(10Gy/h~1000Gy/h)、剂量率变化斜率(≤10Gy/h²)。
中子辐射效应:研究快中子与材料相互作用引起的位移损伤及次级电离效应。检测参数包括中子通量(1×10¹¹n/cm²·s~1×10¹⁵n/cm²·s)、中子能量(0.1MeV~14MeV)、位移损伤剂量(1×10¹²n/cm²~1×10¹⁵n/cm²)。
电磁脉冲敏感性:评估器件在强电磁脉冲辐照下的电信号畸变及功能失效情况。检测参数包括脉冲宽度(1ns~100ms)、上升沿时间(≤1ns)、电场强度(10kV/m~100kV/m)。
热释光剂量测量:通过热释光材料的光致发光特性标定辐射场累积剂量。检测参数包括剂量线性范围(1μGy~10⁶Gy)、能量响应范围(5keV~10MeV)、重复性误差(≤±2%)。
辐射损伤容限:确定器件在失效前可承受的最大辐射剂量或粒子注量。检测参数包括失效判据(参数超规格≥20%)、损伤阈值剂量(500Gy~50000Gy)、损伤阈值注量(1×10¹³p/cm²~1×10¹⁶p/cm²)。
辐射偏置下的性能退化:在器件加电工作状态下监测辐射引起的电参数漂移。检测参数包括偏置电压(0.5V~50V)、工作温度(25℃~125℃)、参数漂移率(≤±5%/kGy)。
辐射诱发漏电流变化:测量辐射导致半导体结区反向漏电流的增加量。检测参数包括漏电流测量精度(1pA~1mA)、温度稳定性(±0.1℃)、辐射前后测试间隔(≤24h)。
辐射后机械性能保持率:评估辐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检测参数包括拉伸强度保留率(≥80%)、断裂伸长率变化率(≤±10%)、硬度变化量(≤±5HV)。
检测范围
半导体器件:包括微控制器(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功率二极管等集成电路,用于评估其在空间辐射、核设施环境中的可靠性。
航天电子系统:涵盖卫星载荷电路、星载计算机主板、航天器电源管理模块,需满足空间辐射环境适应性要求。
核工业传感器:如辐射探测器(盖革计数器、闪烁体探测器)、中子计数器、核反应堆控制传感器,用于核设施监测与安全防护。
医疗电子设备:包括放疗设备控制模块、核磁共振仪(MRI)梯度放大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终端,需保障辐射环境下的功能稳定性。
航空电子设备:涉及飞行控制计算机(FCC)、通信导航模块(CNS)、大气数据计算机(ADC),应对高空宇宙射线及机载辐射源影响。
光伏组件:包含太阳能电池片、EVA封装胶膜、玻璃盖板,评估长期空间辐射或地面核环境辐照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高能物理实验设备:如粒子探测器(硅微条探测器、漂移室)、数据采集卡(DAQ)、前端电子学模块(FE),需适应高能粒子辐射环境。
车载电子系统: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毫米波雷达模块、车载通信单元(TCU),应对核事故或太空碎片辐射风险。
工业控制芯片: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处理器、传感器接口电路(SIC)、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器,保障工厂辐射环境下的控制精度。
5G通信器件:涵盖射频前端模块(RFFEM)、基带处理芯片(BBIC)、天线开关(ASM),评估基站或终端设备在辐射环境下的信号传输质量。
检测标准
ISO10993-1:2018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规定生物材料辐射效应的生物学评价要求。
ASTME1249-15半导体器件的辐射损伤测试方法,适用于半导体器件总剂量效应和位移损伤的测试与数据报告。
GB/T4937-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17部分:辐射敏感度的测试,规定半导体器件辐射敏感度的测试条件和方法。
IEC61000-4-9:2017电磁兼容(EMC)第4-9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用于评估电子设备的电磁脉冲敏感性。
NASA-STD-8739.8A-2013航天电子设备的辐射容限要求,规定航天电子设备辐射环境适应性设计和测试的通用标准。
MIL-STD-883H-2020微电路试验方法和程序,包含微电路单粒子效应、总剂量效应等辐射相关试验方法。
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适用于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磁脉冲敏感性检测。
ISO20795-1:2018辐射防护材料第1部分:辐射屏蔽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规定辐射防护材料的屏蔽效能和物理性能测试要求。
ASTMF1892-14半导体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半导体器件在高能粒子辐照下的单粒子翻转和烧毁特性。
GB/T31838-2015半导体器件辐射损伤评估方法,规定半导体器件辐射损伤的评估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检测仪器
钴-60γ辐射源:利用钴-60同位素衰变产生的γ射线构建辐射环境,辐射能量范围1.17MeV~1.33MeV,剂量率可调(0.1Gy/h~10Gy/h),用于总剂量效应和剂量率效应测试。
氚中子发生器:通过氘氚核反应产生快中子(能量约14MeV),中子产额范围1×10⁸n/s~1×10¹²n/s,用于中子辐射效应和位移损伤测试。
脉冲式电子加速器:基于直线加速原理产生高能电子束(能量范围1MeV~20MeV),脉冲宽度可调(1ns~100ms),用于电磁脉冲敏感性和单粒子效应测试。
辐射剂量率监测仪:采用电离室或闪烁体探测器实时监测辐射场剂量率,测量范围1μGy/h~100Gy/h,能量响应覆盖10keV~10MeV,用于辐射环境的剂量率校准。
半导体参数分析仪:集成多通道电压/电流源与测量单元,可同步采集器件I-V特性、电容-电压(C-V)特性等参数,采样速率≥100kHz,用于辐射前后电性能退化分析。
热释光剂量计:由热释光材料(如LiF:Mg,Ti)制成的剂量测量元件,通过加热激发光致发光信号反演累积吸收剂量,测量范围1μGy~10⁶Gy,用于个人剂量监测和辐射场标定。
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配备粒子探测器(如硅微条探测器)和高速数据采集卡,可实时识别入射粒子并记录器件响应信号,粒子鉴别率≥90%,用于单粒子翻转和烧毁事件的捕捉。
辐射损伤扫描电镜: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辐射损伤分析软件,可观察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如位错环、空洞),分辨率≤1nm,用于辐射损伤机理研究。
辐射偏置测试平台:集成可调偏置电源(电压范围0~50V,电流范围0~10A)与环境箱(温度范围-55℃~150℃),支持器件在加电状态下进行辐射测试,偏置稳定性≤±0.1%。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由高速ADC模块、数据存储服务器和分析软件组成,采样速率≥1GS/s,可实时记录辐射过程中的电参数、剂量率等数据,支持后期统计分析与失效模式识别。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残余应力分布检测
下一篇:微重力环境模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