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湿热复合老化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28  

紫外湿热复合老化检测通过模拟紫外光照与湿热环境的协同作用,系统评估材料在外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演变。检测涵盖外观变化、力学性能衰减、功能特性劣化等核心指标,涉及颜色迁移、表面光泽损失、拉伸强度下降、体积电阻率变化等关键参数,为材料耐候性设计与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颜色稳定性:评估材料在紫外湿热环境下颜色变化的程度,反映颜料或染料的耐候性。具体参数:采用CIELAB色空间,测量L(明度)、a(红绿度)、b(黄蓝度)值变化,波长范围400-700nm,精度±0.1ΔE。

表面光泽保持率:测定材料表面光泽度随紫外湿热老化时间的衰减情况,用于评价涂层或高光材料的外观耐久性。具体参数:使用60°角光泽度仪,测试波长546nm,精度±0.5GU,测试面积20mm×20mm。

拉伸强度保留率:衡量材料在老化前后抗拉伸破坏能力的保持程度,反映分子链断裂或界面结合弱化的情况。具体参数:依据GB/T 1040.2标准,试样尺寸150mm×15mm×2mm,拉伸速率50mm/min,精度±1%。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计算老化后材料断裂时的形变能力相对于初始值的改变比例,用于评估材料的柔韧性损失。具体参数:参照ISO 527-2方法,测试标距50mm,精度±0.5%。

缺口冲击强度衰减:表征材料在老化后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下降程度,反映脆性增加趋势。具体参数:采用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缺口类型A型,能量范围0-50J,精度±1%。

体积电阻率变化:检测材料电绝缘性能随紫外湿热老化的衰减情况,用于电子电器材料或绝缘部件的耐候性评估。具体参数:测试电压100V-1000V,测试条件标准环境(23℃,50%RH)预处理,精度±2%。

透湿率(WVTR)变化:测定材料在高湿环境下水蒸气渗透量的变化,用于包装材料或防护涂层的防潮性能评估。具体参数:采用杯式法,测试温度40℃,相对湿度90%,测试面积38cm²,精度±5%。

耐紫外吸收能力: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材料对紫外光的吸收光谱变化,评估光稳定剂或色素的防护效果。具体参数:扫描范围200-400nm,分辨率1nm,吸光度精度±0.001。

表面接触角变化:测量材料表面润湿性的改变,反映表面化学组成或微观结构的变化,用于评估涂层疏水性或亲水性的耐久性。具体参数: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液滴体积5μL,精度±0.1°。

微生物侵蚀程度:评估紫外湿热环境下材料表面微生物滋生情况,用于生物基材料或潮湿环境应用材料的耐候性分析。具体参数:培养条件28℃,湿度90%,培养时间72h,计数单位CFU/cm²。

热变形温度(HDT)下降:测定材料在老化后耐热性能的变化,反映分子间作用力或结晶度的改变。具体参数:依据GB/T 1634.2标准,载荷1.8MPa,升温速率2℃/min,精度±1℃。

检测范围

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通用塑料,用于评估其在户外制品、管材、薄膜等应用中的耐候性。

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结构件等长期暴露于紫外湿热环境的场景。

涂料与涂层:涵盖防腐涂料、木器漆、建筑外墙涂料等,用于评估涂层在紫外线照射与潮湿环境下的粉化、脱落及防护性能衰减。

胶粘剂:包括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等,检测其在紫外湿热条件下粘结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的变化,适用于密封胶、结构胶等应用。

电子电器外壳:如ABS树脂、聚碳酸酯(PC)制成的手机壳、家电外壳,评估其表面光泽、颜色稳定性及电绝缘性能的老化情况。

汽车零部件:包括仪表板、保险杠、车灯外壳等,用于分析汽车外饰件在日晒雨淋环境下的开裂、褪色及功能失效风险。

光伏组件:涉及EVA封装胶膜、背板、光伏玻璃等材料,检测其在紫外湿热环境下封装性能、透光率及绝缘性的衰减,影响组件发电效率与寿命。

纺织材料:如聚酯纤维、尼龙等制成的户外面料、帐篷布,评估其耐光色牢度、断裂强力及防水涂层的耐久性。

包装材料:包括食品包装膜(PE、PET)、药品泡罩(PVC/铝箔)、快递袋(LDPE)等,检测其在仓储或运输过程中受紫外与潮湿环境影响的水汽渗透及机械性能变化。

建筑材料:如外墙乳胶漆、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建筑密封胶,用于评估其在建筑外墙长期暴露中的褪色、开裂及防水性能衰减。

检测标准

ASTM G154-2020:非金属材料暴露用荧光紫外(UV)灯设备的标准操作方法,规定了紫外老化试验的光源类型、辐照度控制及测试周期。

ASTM D4329-2021:塑料在荧光紫外/冷凝环境下的暴露试验标准,明确了紫外湿热复合老化的测试条件、试样制备及性能评估方法。

ISO 4892-3:2016: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规定了紫外老化试验的参数设置及结果表示方法。

GB/T 16422.3-2014: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等同采用ISO 4892-3,适用于国内塑料材料的紫外老化检测。

GB/T 23987-2009:色漆和清漆 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规定了涂料涂层在紫外光照与冷凝条件下的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ASTM D1435-2020:户外老化暴露试验的标准实施规范,提供了户外自然老化与实验室加速老化的相关性指导,适用于紫外湿热复合老化与其他老化模式的对比研究。

ISO 11507:2007:色漆和清漆 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暴露,规定了涂层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紫外湿热暴露的试验条件及结果评估方法。

GB/T 1865-2009: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等同采用ISO 11507,适用于国内涂料涂层的耐候性检测。

ASTM D543-2020:塑料耐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标准,可用于评估紫外湿热老化后塑料对水、盐溶液等介质的耐受性变化。

GB/T 11547-2008:塑料 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规定了塑料材料在液体介质中浸泡后的性能测试方法,适用于紫外湿热老化后材料耐化学性的评估。

检测仪器

紫外老化试验箱(含荧光紫外灯和冷凝模块):通过模拟紫外光照(UVA-340或UVB-313光源)与冷凝循环(温度40-60℃),提供紫外湿热复合老化环境,控制辐照度(0.35-1.5W/m²·nm)、温湿度(85-98%RH)等参数。

色差仪(积分球式):采用CIELAB色空间测量系统,量化材料老化前后的颜色变化(ΔL、Δa、Δb、ΔE*),波长范围360-1000nm,精度±0.02ΔE,用于颜色稳定性检测。

万能材料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配置拉伸、弯曲、冲击等夹具,可测试材料老化后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载荷范围0-50kN,位移精度±0.01mm。

体积电阻率测试仪(高阻计):通过四探针法或电极法测量材料表面或体积电阻率,测试电压100V-1000V,测量范围10⁶-10¹⁶Ω·cm,精度±2%,用于电学性能衰减检测。

透湿杯(重量法透湿仪):采用干燥剂法或饱和盐水法,在恒定温湿度(40℃,90%RH)下通过称量透湿杯重量变化,计算材料的透湿率(WVTR),精度±0.1g/(m²·24h),适用于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检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