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细度分布激光分析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粒度分布(体积百分比):基于激光衍射原理,通过Mie理论计算颗粒在不同粒径区间的体积占比,检测范围覆盖0.1μm至3000μm,测试精度±0.5%。
粒度分布(数量百分比):统计单位体积内不同粒径颗粒的数量占比,适用于纳米级至微米级颗粒体系,分辨率达1nm。
平均粒径(D10/D50/D90):计算累积百分比为10%、50%、90%对应的粒径值,D50为体积中位径,测量误差≤1%。
粒形参数(长径比/圆形度):通过图像采集与分析,量化颗粒的长度与直径比值(长径比)及轮廓接近圆形的程度(圆形度),检测范围长径比1-20,圆形度0.1-1.0。
浓度分布(体积浓度):测定颗粒群在分散介质中的体积浓度百分比,适用于气溶胶、悬浮液等分散体系,测量精度±0.2%。
比表面积:基于颗粒粒径与堆积密度关系,结合BET方程计算单位质量颗粒的总表面积,检测范围0.1-1000m²/g。
分散度:评估颗粒在分散过程中的解聚程度,通过对比分散前后的粒度分布变化量化分散效率,以分散指数(DI)表示。
颗粒浓度(质量浓度):测量单位体积分散体系中颗粒的质量含量,适用于高浓度浆料检测,精度±0.1mg/mL。
孔隙率:通过吸附法与压汞法结合,分析颗粒内部及表面孔隙的体积占比,检测范围0.1%-99.9%。
晶型分布: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与衍射峰匹配,识别不同晶型颗粒的比例,适用于多晶型材料(如碳酸钙、二氧化硅)。
温度敏感性分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0℃至200℃)测定粒度分布变化,分析颗粒热膨胀或团聚特性,温度控制精度±0.5℃。
检测范围
化工原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颜料等粉体材料,需控制颗粒大小以优化反应活性与流动性。
金属材料:金属粉末(如铁粉、铝粉)、合金粉末,用于3D打印、粉末冶金工艺的粒度均匀性检测。
医药制剂:药物原料药、药用辅料(如微晶纤维素、乳糖),需符合药典对颗粒分散性与粒径的要求。
食品工业:奶粉、蛋白粉、咖啡粉等冲调类食品,颗粒大小影响溶解速度与口感。
电子材料:半导体硅粉、锂电池正极材料(如三元材料)、电子陶瓷粉体,需严格控制颗粒分布以保证器件性能。
环保领域:粉尘、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材料,颗粒大小关系除尘效率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材料:水泥、石膏粉、涂料用填料(如重钙、滑石粉),粒度分布影响凝结时间与施工性能。
化妆品:粉底、爽身粉、眼影等固体化妆品,颗粒细腻度与分布决定肤感与遮盖力。
能源行业:煤粉、生物质颗粒燃料、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颗粒大小影响燃烧效率与催化活性。
航空航天:推进剂粉末、隔热材料(如气凝胶颗粒)、火箭发动机喉衬材料,需高精度粒度控制以满足极端环境要求。
检测标准
ISO 13320-1:2009 颗粒材料-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第1部分:通则,规定激光衍射法的基本原理与测试流程。
GB/T 19077.1-2008 激光衍射法粒度分布测试 第1部分:通则,适用于干法与湿法分散体系的粒度分析。
ASTM D4464-15 金属粉末-激光衍射法测定粒度分布,针对金属粉末的特性(如磁性、吸湿性)制定测试规范。
ISO 22412:2017 颗粒材料-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度分布,补充激光衍射法在纳米级颗粒(<1μm)检测中的应用。
GB/T 32668-2016 无机化工产品 白度的测定,虽非直接粒度标准,但涉及颗粒分散状态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ASTM E2490-09 制药工业-粉末和颗粒材料粒度分布的激光衍射测定法,规定医药领域颗粒检测的特殊要求(如低浓度分散)。
ISO 14887:2000 颗粒材料-样品制备-机械分散方法,指导激光衍射检测前的样品分散操作,确保结果代表性。
GB/T 21842-2008 塑料 粉末 粒度分布的测定,针对塑料粉末(如聚乙烯蜡、碳酸钙填充料)的粒度检测方法。
ASTM D6599-11 炭黑-吸油值和着色强度的测定,间接关联炭黑颗粒的细度分布(吸油值随粒度减小而增大)。
GB/T 18643-2002 饲料添加剂 氨基酸络合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涉及饲料添加剂颗粒的粒度控制要求。
检测仪器
激光粒度分析仪:基于Mie散射理论,通过激光照射颗粒产生衍射光,经探测器采集并计算粒度分布,支持干法、湿法、气雾法等多种分散方式,测量范围0.1μm-3000μm。
动态光散射仪:利用激光照射纳米级颗粒产生的布朗运动,通过相关器分析散射光强波动,计算颗粒的 hydrodynamic 粒径,适用于1nm-1μm颗粒体系。
图像颗粒分析系统:结合光学显微镜与图像采集装置,对单个颗粒进行形貌与尺寸测量,可分析长径比、圆形度等粒形参数,放大倍数10-1000倍。
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采用容量法或重量法,结合BET、BJH等模型,测定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适用于0.1m²/g-1000m²/g的多孔材料。
自动样品分散系统:集成超声分散、机械搅拌、循环泵等功能,优化颗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状态,减少团聚,提升检测重复性。
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NTA):通过高速摄像机追踪单个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轨迹,计算颗粒粒径与浓度,适用于单分散或窄分布纳米颗粒(10nm-1000nm)。
激光衍射附件(湿法/干法):作为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扩展模块,分别支持液体分散(湿法)与空气吹扫(干法)的分散方式,适应不同样品的物理特性。
颗粒计数器:通过激光遮挡法或光散射法,统计单位体积内颗粒的数量,主要用于高浓度颗粒体系(如气溶胶、油墨)的粒径与浓度同步检测。
多波长激光粒度仪:采用双波长(如532nm与1064nm)激光光源,提高对透明或吸光颗粒的检测灵敏度,减少因折射率差异导致的误差。
在线激光粒度仪:集成于生产流程中,实时监测颗粒粒度分布变化,支持与PLC系统联动,实现工艺参数的自动调节,响应时间≤1秒。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干燥速率热分析检测
下一篇:收缩应力应变分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