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荧光激发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28  

X射线荧光激发实验检测通过X射线激发样品产生特征荧光X射线,实现元素组成、含量及分布的定量定性分析。检测要点涵盖激发条件控制、谱线分辨、基体效应校正及多元素同时测定,适用于多领域材料的成分表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元素定性分析:通过识别样品激发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线,确定样品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检测参数:可识别原子序数11(钠)及以上元素,谱线分辨精度≤0.05 keV。

元素定量分析:基于特征X射线强度与元素含量的线性关系,计算样品中各元素的重量百分比。检测参数:定量误差≤1.5%(相对于标准物质),线性动态范围覆盖0.01%~100%。

轻元素检测:针对原子序数≤10(氖)的轻元素(如氢、氦、锂等),通过优化激发条件和探测窗口实现低能X射线检测。检测参数:轻元素检测下限为硼(原子序数5),最低检测浓度0.1 wt%。

谱线重叠校正:消除共存元素特征谱线重叠对定量结果的影响,采用理论α系数法或经验系数法进行校正。检测参数:校正后重叠谱线干扰度降低≥90%,适用元素组合包括Fe-Kα与Mn-Kβ、Cu-Kα与Zn-Kβ等。

激发强度稳定性:评估X射线管输出强度的波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长时间监测激发强度变化。检测参数:激发强度波动≤±0.5%/h(工作电压10~50 kV范围内)。

探测器能量分辨率:衡量探测器区分相邻能量X射线的能力,通常以全能峰半高宽表示。检测参数:硅漂移探测器(SDD)能量分辨率≤125 eV(Mn-Kα,5.895 keV),正比计数器≤18%(Fe-Kα,6.404 keV)。

样品制备影响评估:分析样品表面粗糙度、颗粒度、厚度对激发效率及信号采集的影响,确定最佳制样条件。检测参数:表面粗糙度Ra≤0.8 μm时,信号强度波动≤±2%;颗粒度≤75 μm时,代表性误差≤±1.5%。

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在一次激发过程中,同步采集多个元素的特征X射线信号并完成分析。检测参数:可同时检测元素数量≥20种(原子序数11~92),检测时间≤100 s。

基体效应校正:针对样品基体组成差异引起的X射线吸收-增强效应对定量结果的影响,采用基本参数法(FP法)进行校正。检测参数:校正后基体效应误差≤±0.8%(对于主要成分含量变化±10%的情况)。

残余应力关联分析: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元素(如钢中的锰、铬)的X射线衍射峰位移,间接评估激发过程中样品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检测参数:残余应力检测精度±50 MPa(适用于弹性模量≥200 GPa的金属材料)。

元素深度分布分析:结合剥蚀技术(如氩离子溅射),通过逐层激发样品并采集X射线信号,实现元素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测定。检测参数:深度分辨率≤50 nm(溅射速率0.1 μm/min时),检测深度范围0.1~5 μm。

检测范围

金属材料: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用于检测合金成分、杂质含量及牌号验证。

非金属矿物: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等,用于测定主成分及伴生有益/有害元素含量。

电子材料:半导体晶圆、印刷电路板(PCB)、电容器陶瓷等,用于分析金属镀层成分及杂质元素。

地质样品:岩石、土壤、沉积物等,用于快速筛查重金属(铅、镉、砷)及稀土元素含量。

环境样品:大气颗粒物、水体沉积物、固体废弃物等,用于检测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铀、钍)。

文物材料:古代青铜器、陶瓷器、书画颜料等,用于分析合金成分及颜料元素组成。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等,用于检测添加剂(如阻燃剂中的溴、锑元素)及杂质。

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三元材料)、催化剂(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等,用于分析活性成分及杂质含量。

生物医学材料:钛合金植入物、生物陶瓷(羟基磷灰石)、医用合金(镍钛合金)等,用于检测金属离子析出及成分均匀性。

食品接触材料:金属包装材料(铝箔、马口铁)、镀层餐具等,用于检测重金属迁移量及镀层厚度

核工业材料:铀矿石、钚化合物、反应堆材料等,用于分析放射性元素含量及同位素丰度。

检测标准

ASTM E1395-18:使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地质材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X射线荧光光谱实验室的质量体系。

GB/T 16597-2019:冶金产品分析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通则,规范冶金样品的XRF检测流程。

ISO 20699:2019:土壤质量 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重金属元素的现场快速筛选方法。

GB/T 32576-2016: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 筛选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用于检测电子废料中的铅、汞等元素。

ASTM D4265-16:塑料中元素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适用于塑料中重金属及卤素的测定。

ISO 15349-2015:航空航天材料 铝合金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规定主要合金元素的检测要求。

GB/T 13747-2019:锆、铪及其氧化物的化学分析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用于测定锆铪制品中的主成分及杂质。

ASTM E1479-16:X射线荧光光谱法中谱线干扰校正的标准指南,提供重叠谱线校正的方法和验证程序。

GB/T 20127-2014:钢铁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半定量法),适用于钢铁材料的快速半定量分析。

检测仪器

X射线发生器:产生高能X射线用于激发样品的装置,包含X射线管、高压电源及冷却系统。在本检测中提供稳定可控的初级激发X射线,工作电压范围10~50 kV,电流范围0.1~10 mA。

晶体分光系统:由不同晶面间距的分光晶体组成,用于将样品发射的特征X射线按波长分离。在本检测中实现不同元素特征谱线的分离,支持波长范围0.5~15 Å(对应能量0.8~24.8 keV)。

半导体探测器:采用硅漂移探测器(SDD)或同轴锗探测器(HPGe),用于收集样品发射的特征X射线并转换为电信号。在本检测中实现高能量分辨率的X射线信号采集,SDD探测器能量分辨率≤125 eV(Mn-Kα)。

真空舱体:用于在低气压环境下进行检测的密封装置,减少空气对低能X射线(如碳、氮、氧的特征X射线)的吸收。在本检测中维持舱内真空度≤10 Pa,适用于原子序数≤16(硫)的轻元素检测。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PHA):将探测器输出的电脉冲按幅度(对应X射线能量)分类计数的电子设备。在本检测中实现不同能量X射线的分离与计数,道数范围≥4096道,能量分辨精度≤0.1%。

自动样品台:可编程控制的三维移动平台,用于样品的自动定位与切换。在本检测中支持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定位精度≤±5 μm,最大样品尺寸300 mm×300 mm×50 mm。

滤光片组件:由不同材料和厚度的金属滤光片组成,用于衰减特定能量的X射线以优化激发或探测条件。在本检测中消除背景干扰,提高目标元素谱线的信噪比,适用滤光片材料包括铝、铜、钼等。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