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3473
超导材料热传导各向同性测试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室温下各向异性热导率:测量超导材料在室温环境中沿不同晶轴方向的热导率差异值,参数包含X/Y/Z轴热导率测量范围0.1~100 W/(m·K),各向异性度计算精度±2%。
高温下各向异性热导率:在200~1000℃温度区间内,沿材料易磁化轴与难磁化轴方向同步测量热导率,参数包含温度控制精度±1℃,热导率测量误差≤3%。
低温下各向异性热导率:针对液氦温区(4.2~77K)超导材料,测量不同取向下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参数包含低温恒温器控温精度±0.1K,热导率分辨率0.01 W/(m·K)。
磁场中热导率各向异性:施加0~10T轴向磁场,测量材料沿磁场方向与垂直磁场方向的温差热导率,参数包含磁场均匀度≤0.5%,热导率对比测量偏差≤5%。
热扩散系数各向异性:通过激光闪射法测量不同晶向的热扩散系数,参数包含热扩散系数测量范围1×10⁻⁷~10 cm²/s,测试重复性±1.5%。
热导率温度梯度依赖性:在样品两端建立0~100K/cm线性温度梯度,监测热导率随梯度变化的偏离度,参数包含温度梯度控制精度±0.5K/cm,偏离度计算误差≤2%。
热导率压力依赖性:在0~1GPa静水压环境下,测量不同取向材料的热导率变化,参数包含压力控制精度±0.01MPa,热导率压力系数测量精度±0.1%/MPa。
晶界对热导率各向异性的影响:制备不同晶粒尺寸(1μm~1mm)的多晶样品,测量沿晶界法线与切线方向的热导率比值,参数包含晶粒尺寸统计精度±5%,比值测量误差≤4%。
杂质掺杂对热导率各向异性的影响:控制掺杂元素(如RE、C)浓度0.1at%~5at%,测量不同掺杂量下各向异性度变化,参数包含成分分析精度±0.01at%,各向异性度变化检测限0.5%。
多晶超导材料织构与热导率各向异性的关联:通过EBSD分析晶粒取向分布,建立织构系数与各向异性度的定量关系,参数包含织构系数测量精度±0.05,关联拟合误差≤3%。
超导相变过程热导率各向异性:在临界温度(Tc)附近(±0.5K)连续测量各向热导率突变,参数包含温度扫描速率0.1~10K/min,突变点定位精度±0.1K。
检测范围
高温超导氧化物陶瓷:以YBa₂Cu₃O₇为代表,用于高温超导磁体、电力传输线等领域的陶瓷基超导材料。
低温超导合金:如NbTi、Nb₃Sn合金,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磁体、粒子加速器的低温超导元件。
第二类超导材料:包括Nb₃Ge、V₃Si等,具有高临界磁场特性的超导材料,用于高能物理实验装置。
超导薄膜材料:如MgB₂薄膜、FeSe单层薄膜,用于微型超导器件、量子计算芯片的薄膜基底。
超导带材:ReBCO(稀土钡铜氧)涂层导体,具备高Jc值的柔性带材,应用于长距离超导电缆、变压器绕组。
超导块体材料:MgB₂块体、Bi₂Sr₂CaCu₂O₈块体,用于超导磁悬浮、超导储能装置的块体材料。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用材料:高纯度Nb膜、PbInAu合金膜,用于超高灵敏度磁探测的量子器件核心材料。
超导电缆芯材:由超导带材绕制的复合芯材,用于城市密集电网、新能源汇集输电的超导电缆主体。
超导磁体用线圈材料:经稳定化处理的NbTi/Cu复合线材,用于粒子对撞机、医疗MRI设备的高场磁体线圈。
超导限流器用材料:具备高Jc和低交流损耗的ReBCO带材,用于电力系统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核心功能材料。
检测标准
ASTM E1225-19:用稳态平面热源法测量固体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各向同性及弱各向异性材料的热导率测量。
ISO 18894:2000:金属材料高温热导率的测定,规定了高温环境下热导率的测试原理与操作规范。
GB/T 36517-2018:超导材料直流热导率测量方法,针对超导材料的直流法热导率测量制定了专用技术要求。
ASTM D2717-95(2018):用激光闪射法测定热扩散率的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快速测量各向异性材料的热扩散率。
ISO 12667:2001:金属材料热导率的测定激光闪射法,规定了激光闪射法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细节及数据处理方法。
GB/T 13788-2017:用热流计法测定绝热材料热导率,虽针对绝热材料,但其中温度梯度控制与热流测量技术可参考用于超导材料热导率测试。
ASTM E2584-14:用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率和热导率的标准试验方法,明确了闪光法在多晶材料各向异性测试中的操作流程。
ISO 22007-2:2015: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虽针对塑料,但其中温度控制与热流测量原理可辅助超导材料热物性分析。
GB/T 22588-2008:闪光法测量固体热导率的标准试验方法,规定了固体材料闪光法测试的设备要求与结果计算方法。
ASTM D5930-01(2016):用护热板法测定绝缘材料稳态热导率的标准试验方法,护热板法的稳态测量原理适用于超导材料高温热导率测试。
检测仪器
激光闪射热导率测试仪:通过激光脉冲加热样品表面,同步监测背面温度响应,用于快速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率和热导率,支持各向异性样品的多方向同步测试。
稳态平面热源热导率测试仪:采用嵌入样品内部的平面加热器与温度传感器,通过稳态温度分布计算热导率,适用于低导热系数材料的各向异性测量。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通过测量样品在程序控温下的热流变化,辅助分析材料相变过程中的热物性参数,为热导率各向同性评估提供相变温度参考。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材料在不同磁场强度与方向下的磁化强度,结合热导率数据研究磁场对各向异性的影响,支持磁场-热导率关联分析。
高精度温度梯度控制器:通过帕尔贴元件与循环冷却系统,精确控制样品两端的温度差,为热导率测量提供稳定的温度梯度环境,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1K。
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HR-XRD):分析材料晶体结构与取向分布,用于确定样品各晶向的结晶质量,为热导率各向异性的晶体学机制研究提供结构依据。
低温恒温器:提供4.2K~325K的稳定低温环境,支持超导材料在液氦温区的热导率测量,温度稳定性优于±0.05K。
磁场发生器:产生0~15T的可控磁场,用于研究磁场对超导材料热导率各向异性的影响,磁场均匀度可达±0.3%。
热膨胀仪: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尺寸变化,辅助分析热应力对各向异性的影响,长度测量精度±0.1μm。
红外热像仪:非接触式测量样品表面温度分布,用于直观观察热传导过程中各向异性的温度场差异,空间分辨率≤50μ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超导线圈热循环损耗检测
下一篇:磁体热失超传播路径分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