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聚焦离子束切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切片厚度均匀性:评估聚焦离子束切割后样品厚度的离散程度,反映加工过程稳定性。具体检测参数:厚度范围10nm~10μm,测量精度±0.1nm,采用轮廓仪或透射电子显微镜统计10个以上采样点。
表面粗糙度:测定切片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影响后续观测及分析结果准确性。具体检测参数:粗糙度范围0.1nm~100nm,测量精度±0.05nm,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在50μm×50μm范围内扫描计算算术平均偏差Ra。
损伤层深度:分析离子束切割过程中因碰撞、注入导致的样品表层损伤区域厚度。具体检测参数:损伤层范围1nm~1μm,测量精度±5%,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能量损失谱(EELS)识别损伤边界。
元素分布均匀性:定量表征切片截面上各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用于材料成分分析及界面研究。具体检测参数:元素检测限0.1at%~100at%,空间分辨率≤5nm,通过能谱仪(EDS)线扫描或面扫描获取分布数据。
界面结合强度:测量相邻材料层间界面的结合能力,评估切片过程对界面结构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结合强度范围0.1MPa~1GPa,测量精度±5%,采用纳米压痕法结合划痕测试系统进行原位测试。
纳米级形貌分辨率:考察切片表面可分辨的最小特征尺寸,反映离子束切割的极限加工能力。具体检测参数:分辨率范围5nm~100n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标准纳米结构样品(如硅纳米线阵列)进行标定。
离子束电流稳定性:监测聚焦离子束输出电流的波动程度,影响切割速率及尺寸精度。具体检测参数:电流范围1pA~100nA,稳定性±1%/小时,使用皮安计在连续切割过程中实时采集数据。
切割角度偏差:评估实际切割方向与设定方向的偏离程度,对三维结构重构至关重要。具体检测参数:角度范围0°~15°,测量精度±0.1°,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切割面与晶粒取向的关系计算偏差。
样品翘曲度:量化切片在切割过程中因应力释放导致的平面度变化,影响后续观测视野及定位精度。具体检测参数:翘曲度范围0.1μm~100μm,测量精度±0.01μm,采用激光干涉仪在50mm×50mm区域内扫描计算最大变形量。
残留颗粒尺寸:检测切片表面吸附或嵌入的离子束加工残留颗粒大小,避免对后续分析造成干扰。具体检测参数:颗粒尺寸范围1nm~1μm,测量精度±10%,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图像分析软件统计直径≥5nm的颗粒数量及尺寸分布。
检测范围
半导体芯片:包括硅基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如GaN、SiC)器件,用于检测芯片制造过程中离子束切割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MEMS/NEMS器件:如微传感器、微执行器,需分析切割过程中机械性能及微结构的完整性。
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如MoS₂),重点检测超薄切片的厚度均匀性及层间界面特性。
生物医学样本:如细胞切片、组织切片,用于研究生物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离子束切割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金属材料:涵盖高温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评估切割过程中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及缺陷产生规律。
陶瓷材料:如氮化硅、氧化锆陶瓷,检测硬脆材料的高精度切片制备能力及表面损伤控制水平。
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分析多相材料界面结合情况及切割过程中的热损伤。
光伏电池:如PERC电池、HJT电池,用于研究硅片切割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及微观结构优化。
精密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需控制切割后的表面粗糙度及形状精度以满足光学性能要求。
地质矿物样品:包括矿石、岩石薄片,通过切片分析矿物成分分布及形成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
检测标准
ASTM F1438-01(2016):JianC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Metal Foils Using Focused Ion Beam Milling and Secondary Electron Imaging,规定金属箔材聚焦离子束切片厚度的测量方法。
ISO 21073:2018:Microbeam analysis — Focused ion beam (FIB)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明确聚焦离子束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表征方法。
GB/T 32845-2016:微束分析 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方法通则,规定聚焦离子束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及检测要求。
GB/T 38969-2020:微束分析 聚焦离子束制样技术规范,指导不同材料样品的聚焦离子束切片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
JEDEC J-STD-035: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ing Reliability Testing,其中包含聚焦离子束在半导体封装可靠性测试中的应用规范。
SEMI T7:Specification for Focused Ion Beam (FIB) Systems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半导体制造中聚焦离子束系统的性能规范。
ASTM E3296-19:JianCe Guide for Focused Ion 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IB-SEM) for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提供FIB-SEM联用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指南。
ISO 19319:2016:Microbeam analysis — Focused ion beam (FIB) imaging — Evaluation of imaging performance,规定聚焦离子束成像性能的评估方法。
GB/T 40276-2021:微束分析 聚焦离子束制样方法,详细说明不同类型样品的聚焦离子束切片制样步骤及注意事项。
ASTM F3190-16:JianCe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Focused Ion Beam Milling on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评估聚焦离子束切割对半导体器件电性能的影响。
检测仪器
聚焦离子束系统(FIB):通过高能离子束(通常为Ga⁺)对样品进行溅射切割,实现微纳尺度的高精度切片制备。在本检测中用于完成样品的定向切割、减薄及特定区域的精密切割。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信号成像,具有纳米级分辨率。在本检测中用于观察切片表面形貌、测量切割尺寸及定位分析区域。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通过电子束穿透样品形成衍射衬度像,分辨率可达0.1nm以下。在本检测中用于分析切片的纳米级结构、界面特性及损伤层细节。
能谱仪(EDS):与电子显微镜联用,通过检测特征X射线实现元素定性及定量分析。在本检测中用于获取切片截面的元素分布数据,分析成分偏析及界面扩散情况。
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晶体衍射技术,用于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取向及织构。在本检测中用于测量切割面的晶体取向偏差,评估离子束切割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原子力显微镜(AFM):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如范德华力)进行纳米级形貌成像及力学性能测量。在本检测中用于高精度测量切片表面粗糙度及局部力学特性。
纳米压痕仪:通过压头压入样品表面,根据载荷-位移曲线评估材料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在本检测中用于测量界面结合强度及切割区域的力学性能变化。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利用X射线激发表面电子发射,通过分析光电子能量分布确定表面元素组成及化学态。在本检测中用于研究离子束切割对样品表面化学状态的影响。
轮廓仪:通过触针扫描样品表面,记录高度变化以评估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在本检测中用于快速测量切片的厚度均匀性及表面起伏特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电子背散射衍射检测
下一篇:旋转流变测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