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边界局域模抑制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边界局域模频率:检测ELM发生的时间间隔,反映等离子体约束稳定性。具体检测参数:测量范围0.1~10Hz,时间分辨率≤1ms,频率计算误差±0.05Hz。
局域模振幅:测量ELM期间等离子体边缘密度/温度的峰值偏离基线值。具体检测参数:密度涨落范围1×10¹⁸~1×10²⁰m⁻³,温度涨落范围1~10keV,精度±5%。
等离子体密度涨落:监测边缘等离子体密度的微观不稳定性。具体检测参数:空间分辨率≤1mm,时间分辨率≤0.1ms,频谱分析范围0.01~100kHz,幅值测量误差±3%。
热输运系数:评估ELM抑制对径向热输运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测量范围1~100MW/m²,误差≤8%,空间分辨率≤5cm。
杂质辐射功率:检测ELM过程中杂质辐射的能量损失。具体检测参数:波长范围1~200nm,功率测量精度±3%,响应时间≤5μs,覆盖C、O、Fe等常见杂质。
电流剖面畸变度:分析ELM抑制后芯部电流分布的变化。具体检测参数:径向分辨率≤5cm,畸变度计算误差≤2%,电流测量范围0.5~5MA。
磁场扰动幅度:测量ELM伴随的磁流体不稳定性磁场涨落。具体检测参数:空间分辨率≤2cm,时间分辨率≤0.5ms,幅值范围0.1~10G,精度±0.05G。
粒子约束时间:评估ELM抑制对粒子保留能力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测量范围0.1~10s,相对误差≤6%,基于粒子密度衰减曲线拟合计算。
能量约束时间:表征ELM抑制后的能量保持能力。具体检测参数:测量范围1~100s,误差≤5%,通过功率平衡法结合辐射损失计算。
湍流谱特征:获取边缘等离子体湍流的波数-频率分布。具体检测参数:波数范围0.1~10cm⁻¹,频率范围0.01~100kHz,空间分辨率≤3cm,谱分辨率Δk/k≤0.1。
检测范围
磁约束聚变装置第一壁材料:用于承受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轰击的钨基合金、铍铜合金等,需检测其在ELM冲击下的抗侵蚀性能。
等离子体面对等离子体部件(PFCs):包括偏滤器靶板、限制器等部件,主要成分为钨、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SiC)复合材料,用于评估ELM抑制对部件热负荷的影响。
中性束注入系统部件:中性束注入器(NBI)的离子源、加速栅极及中性化室,需检测ELM过程中部件表面的粒子沉积与活化情况。
离子回旋加热系统部件: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天线及馈线系统,用于评估ELM抑制对高频电磁场耦合效率的影响。
真空室结构材料:奥氏体不锈钢、低活化钢(RAFM)等制成的真空室本体,需检测ELM引发的振动与疲劳特性。
偏滤器靶板材料:高熔点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的靶板,重点检测ELM冲击下的熔损速率与热应力分布。
包层模块材料:用于增殖氚的锂基陶瓷(如Li₄SiO₄)或液态金属(如锂铅共晶),需评估ELM抑制对材料活化与氚滞留的影响。
诊断窗口材料:蓝宝石、石英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需检测ELM过程中窗口表面的热冲击损伤。
加热系统电极材料:中性束注入电极或电子回旋加热电极,用于分析ELM对电极材料腐蚀与变形的影响。
等离子体诊断传感器:包括静电探针、磁探针及辐射探测器等,需检测其在ELM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与寿命。
检测标准
ASTM E290-17 采用感应线圈法测量磁场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于规范磁场扰动幅度的测量流程。
ISO 17025:2017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规定实验室开展边界局域模抑制实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准则。
GB/T 15481-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SO/IEC 17025:1999,适用于国内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认证。
ITER TDR-01 磁约束聚变装置等离子体诊断系统设计规范,提供边界局域模检测的传感器布局与数据采集要求。
GB/T 31832-2015 等离子体密度测量 激光诱导荧光法,规定激光诱导荧光诊断系统的校准与测量方法。
ASTM F1582-08 用于聚变装置的材料试验标准指南,涵盖第一壁材料抗侵蚀性能的测试方法。
ISO 21073:2018 等离子体物理词汇,统一边界局域模、湍流谱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与测量标准。
GB/T 2900.11-2013 电工术语 真空技术,提供真空室结构材料相关术语的规范解释。
ITER TDC-02 中性束注入系统设计与运行规范,明确NBI部件在ELM环境下的性能测试要求。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等离子体诊断传感器运输与存储的防护要求。
检测仪器
高分辨率快速照相机:采用像增强CCD传感器的光学诊断设备,时间分辨率≤1μs,空间分辨率≤50μm,用于捕捉ELM瞬态过程的等离子体发光图像。
多通道静电探针阵列:由128根钨丝探针组成的二维阵列,空间分辨率≤1mm,时间分辨率≤0.1ms,可测量边缘等离子体密度涨落的径向分布。
磁通门磁强计:采用三轴磁通门传感器的矢量磁场测量设备,测量范围±10T,时间分辨率≤0.5ms,用于监测ELM伴随的磁场扰动。
激光诱导荧光诊断系统:基于Nd:YAG激光器的双光子激发系统,激发波长532nm,探测波长范围300~800nm,可测量杂质离子(如C⁺、O⁺)的温度与密度分布。
电子回旋辐射诊断仪:覆盖X波段(8~12GHz)的毫米波探测系统,时间分辨率≤10μs,用于获取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径向轮廓。
微波反射干涉仪:工作频率100GHz的高频干涉仪,空间分辨率≤2cm,可测量等离子体密度轮廓的径向变化。
离子声谱仪:采用双探针结构的离子声波诊断设备,频率范围1~100kHz,用于分析湍流的离子声学模式特性。
热脱附谱仪:配备四极杆质量分析器(QMA)的表面分析仪器,检测限≤1×10¹² atoms/cm²,用于分析ELM后部件表面的杂质沉积。
真空紫外光谱仪:采用掠入射光栅的单色仪,波长范围10~200nm,时间分辨率≤5μs,用于监测杂质辐射的功率谱。
阻抗分析仪:频率范围100Hz~1GHz的四通道测量系统,用于表征等离子体电流剖面的畸变程度与空间分布。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离子回旋波加热测试检测
下一篇:包层氚滞留评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