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0
离子回旋波加热测试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离子回旋波激励源功率特性检测:测量激励源的输出功率稳定性及频率可调范围,参数包括频率范围(200MHz-30GHz)、功率精度(±0.5dB)、频率调制带宽(≥100MHz)。
波导系统传输损耗检测:评估波导对离子回旋波的传输效率,参数有插入损耗(≤0.5dB/m)、驻波比(≤1.2)、相位稳定性(±5°)。
等离子体耦合效率检测:测定电磁波能量耦合到等离子体的比例,参数包括耦合效率(≥80%)、功率反射率(≤5%)、阻抗匹配度(电压驻波比≤1.3)。
离子回旋共振层功率沉积检测:测量共振层内的功率沉积分布,参数有沉积功率密度(0.1-10MW/m²)、径向分布宽度(≤0.2m)、轴向梯度(≤5MW/m³)。
加热模式转换特性检测:分析ECRH系统中O模到X模的模式转换效率,参数包括转换效率(≥70%)、转换阈值功率(≥5MW)、模式纯度(≥90%)。
杂质离子激发特性检测:评估加热过程中杂质离子的激发与辐射损失,参数有杂质谱线强度(相对强度≤1%)、辐射功率密度(≤0.1MW/m²)、线宽变化(≤0.01nm)。
等离子体热负荷分布检测:测量靶材表面的热负荷集中程度,参数有热流密度峰值(≤10MW/m²)、热负荷均匀性(偏差≤15%)、最大允许热负荷(≥8MW/m²)。
非线性波动效应检测:观测高功率下离子回旋波的非线性畸变与参量激发,参数有谐波分量功率占比(≤10%)、参量衰减系数(≤0.1/m)、孤子形成阈值(≥15MW)。
边界层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检测:分析波与边界层低密度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特性,参数有边缘反射系数(≤0.2)、边界层吸收功率(≤2MW)、鞘层电势变化(≤50V)。
长时间运行稳定性检测:评估系统在连续运行中的性能漂移与可靠性,参数有功率稳定性(小时级漂移≤2%)、频率漂移率(≤0.1%/h)、系统故障间隔时间(≥1000小时)。
检测范围
磁约束聚变装置:用于托卡马克、仿星器等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的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性能检测,覆盖从原型机到工程样机的全阶段测试。
高能量粒子加速器:针对直线加速器、环形加速器中离子回旋波辅助加热系统的能量耦合效率与模式稳定性检测。
等离子体诊断设备:用于等离子体物理实验中离子回旋波加热与诊断系统的协同性能验证,包括信号采集与干扰抑制能力检测。
空间等离子体模拟装置:模拟太空环境中离子回旋波与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加热效果检测,评估模拟系统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核聚变实验堆工程部件:针对未来示范堆(DEMO)中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关键部件(如天线、波导)的耐辐照与长期运行稳定性检测。
等离子体加热系统集成模块:包括功率源模块、波导传输模块、耦合天线模块等子系统的集成性能检测,验证模块间匹配与协同工作能力。
高频电磁器件:用于离子回旋波激发的磁控管、速调管、回旋管等高频发射器件的输出特性与可靠性检测。
离子回旋波天线:针对不同类型(如螺旋天线、偶极子天线)的离子回旋波发射天线的辐射特性与等离子体耦合效率检测。
等离子体约束腔室:用于容纳等离子体并承受加热系统作用的腔室材料的耐温、耐辐射及电磁兼容性检测。
聚变堆等离子体加热系统维护部件:包括波导连接器、密封件、冷却管道等维护更换部件的性能检测,确保系统维护后的整体性能达标。
检测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000-4-3:电磁兼容性(EMC)试验中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适用于离子回旋波系统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抗性检测。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IR 7852:高功率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测量标准,涉及功率沉积与等离子体响应的测量方法。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TECDOC-1861:磁约束聚变装置加热系统测试规范,涵盖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的性能评估与安全要求。
中国国家标准GB/T 38047-2019:等离子体加热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的基本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技术文件ITER-TDR-034: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设计与测试要求,针对DEMO级装置的加热系统测试标准。
中国航天行业标准QJ 294A-2018:空间等离子体加热设备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规定空间环境下离子回旋波系统的振动、真空、热循环测试要求。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050-121:国际电工词汇(IEV)第121章: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聚变术语,提供离子回旋波加热相关术语的定义与分类依据。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E2971-15:高功率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测量标准,适用于离子回旋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EJ/T 1267-2018:核聚变装置材料与部件辐照损伤测试方法,涉及离子回旋波加热系统部件的辐照效应检测。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技术报告CERN-AB-2020-012:高能粒子加速器中波导系统测试规范,适用于离子回旋波在加速器波导中的传输特性检测。
检测仪器
高频功率分析仪:用于测量离子回旋波激励源的输出功率、频率及调制特性的精密仪器,配备宽频带探头(覆盖200MHz-30GHz),可实时采集功率时间序列数据并计算功率稳定性、频率误差等参数。
矢量网络分析仪:具备高精度S参数测量功能(频率范围10MHz-50GHz),用于检测波导系统的传输损耗、驻波比及阻抗匹配特性,通过反射/传输系数测量评估波导对离子回旋波的传输效率。
等离子体光谱诊断仪:集成多通道光谱采集模块(波长范围200-1100nm),可检测等离子体中杂质离子的特征谱线强度与宽度,用于分析离子回旋波加热过程中的杂质激发与辐射损失特性。
热流密度测量系统:采用微热电偶阵列(空间分辨率0.5mm)与红外热像仪(帧率100Hz),同步测量等离子体靶材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获取加热功率沉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最大热负荷值。
非线性波动测试系统:包含任意波形发生器(频率范围100MHz-10GHz)、采样示波器(带宽50GHz)及数字信号处理软件,用于观测离子回旋波在高功率下的谐波畸变、参量激发等非线性效应,提取谐波功率占比与孤子形成阈值等关键参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中性粒子通量监测检测
下一篇:边界局域模抑制实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