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0
再结合系数评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界面结合强度:评估材料界面间抵抗分离的能力,采用拉拔试验或剪切试验,测试速度1-5mm/min,试样尺寸50mm×50mm×2mm,强度范围0.1-50MPa。
热膨胀匹配性:衡量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界面膨胀差异,使用热机械分析仪,温度范围-196℃至1000℃,线膨胀系数测试精度±1×10⁻⁶/℃。
微观结构结合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界面微观形貌,分辨率≤1nm,分析孔隙率、界面裂纹长度比等参数,孔隙率检测精度±0.5%。
力学性能协同性:测试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冲击性能与单一材料的匹配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载荷范围0-50kN,位移分辨率0.01mm。
环境适应性结合系数:在温湿度循环条件下评估界面结合保持率,环境试验箱温度范围-60℃至150℃,湿度范围20%-98%RH,循环周期24-100次。
化学键合程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界面官能团变化,波数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官能团峰面积变化检测精度±2%。
疲劳循环结合保持率:在循环载荷下测试界面结合强度衰减率,疲劳试验机频率5-20Hz,载荷比R=0.1-0.5,循环次数10³-10⁷次。
温度循环结合稳定性:通过冷热冲击试验评估界面结合耐久性,温度冲击范围-55℃至125℃,转换时间≤1min,冲击次数50-500次。
湿度影响结合系数:在高湿度环境下测试界面结合强度变化,湿度控制范围85%-95%RH,温度25±2℃,测试周期72-240h。
载荷分布结合均匀性: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分析界面应变分布均匀性,相机分辨率≥500万像素,应变测量精度±0.1%。
检测范围
高分子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以上高分子材料通过共混、共聚形成的复合体系,用于电子外壳、汽车内饰等场景。
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添加增强相(如碳纤维、颗粒)形成的高性能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件。
陶瓷基复合材料:以陶瓷为基体,加入纤维或晶须增强的耐高温材料,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
纤维增强聚合物: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树脂基材料,广泛用于风电叶片、体育器材。
电子封装材料:芯片与基板间的连接材料,包括焊料、底填胶等,保障电子器件可靠性。
汽车结构件:车身框架、底盘等承力部件所用复合材料,需满足碰撞安全与轻量化要求。
航空航天部件:飞机蒙皮、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复合材料,要求高比强度与耐疲劳性能。
建筑复合材料:用于桥梁、建筑结构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需具备抗裂与耐久性。
生物医用材料:骨修复支架、牙科填充材料等复合材料,需满足生物相容性与界面结合稳定性。
新能源电池极片:锂电池正负极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的复合层,影响电池容量与循环寿命。
检测标准
ASTM D5868-13:JianCe Test Method for Lap Shear Strength of Adhesively Bonded Metal-to-Metal Joints,规定金属间胶接接头拉剪强度测试方法。
ISO 4587:2014:Adhesives —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lap-shear strength of rigid-to-rigid bonded assemblies,适用于刚性材料胶接接头的拉伸剪切强度测定。
GB/T 1451-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纤维增强塑料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的测试步骤。
GB/T 2567-2008: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包含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弯曲、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要求。
ASTM E8/E8M-16a:JianCe Test Methods for Tension Test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适用于金属材料拉伸性能的测定,可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对比测试。
ISO 527-2:2012: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 Part 2: Test conditions for moulding and extrusion plastics,规定塑料拉伸性能测试的具体条件与参数。
GB/T 3354-2014: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针对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测试标准。
ASTM D3163-01(2017):JianCe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trength of Adhesively Bonded Rigid Plastic Lap-Shear Joints,用于刚性塑料胶接接头的剪切强度测试。
ISO 4624:2002:Adhesives — Pull-off tes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adhesively bonded joints,规定胶接接头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
GB/T 7124-2008: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适用于胶粘剂与被粘材料间拉伸剪切强度的测试。
检测仪器
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备拉伸、压缩、弯曲夹具,最大载荷50kN,位移分辨率0.01mm,用于界面结合强度、拉伸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
热机械分析仪:温度范围-196℃至1000℃,线膨胀系数测试精度±1×10⁻⁶/℃,可测量材料热膨胀行为,评估界面热匹配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1nm,配备能谱仪,用于观察界面微观形貌及成分分布,分析孔隙率、裂纹等缺陷。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频率范围0.1Hz至100Hz,温度范围-150℃至600℃,可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频率下的储能模量与损耗因子,评估界面结合的温度依赖性。
电子万能试验机:载荷范围0-20kN,位移分辨率0.001mm,配置环境箱可模拟温湿度条件,用于环境适应性结合系数的测试。
微力传感器:量程0-100N,精度±0.1%,用于微小界面结合力的测量,适用于纤维-基体界面等薄弱环节的结合性能评估。
环境试验箱:温度范围-60℃至150℃,湿度范围20%-98%RH,温度波动±0.5℃,湿度波动±2%RH,用于温湿度循环条件下界面结合稳定性的测试。
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配备ATR附件,可分析界面官能团变化,评估化学键合程度。
疲劳试验机:频率5-20Hz,最大载荷100kN,载荷精度±1%,用于循环载荷下界面结合保持率的测试,支持拉-拉、压-压等疲劳模式。
接触角测量仪:接触角测量范围0°-180°,精度±0.1°,用于评估材料表面润湿性,间接反映界面结合的化学相容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氦泡形成行为分析检测
下一篇:渗透屏障有效性测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