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12  

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检测是一种标准微生物学方法,用于评估水质和环境样本的粪便污染程度。该方法通过过滤样本、选择性培养和菌落计数,准确测定粪大肠菌群浓度。检测要点包括样品预处理、过滤精度控制、培养条件优化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结果可靠性和符合卫生标准。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水样采集与保存:规范采集代表性水样,使用无菌容器在指定温度下保存和运输,防止细菌增殖或死亡,确保样本完整性符合检测要求。

过滤装置操作:通过真空泵驱动滤膜过滤水样,控制流速和压力,分离细菌于滤膜表面,避免交叉污染,保证过滤效率。

培养基制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如m-FC琼脂,优化成分比例和灭菌条件,抑制非目标菌生长,促进粪大肠菌群显色反应。

培养过程控制:将滤膜置于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设定44.5°C培养24小时,监控温度波动,确保菌落生长条件稳定。

菌落计数方法:使用显微镜或菌落计数器统计蓝色菌落数量,计算每单位体积样本的菌群浓度,避免人为误差。

质量控制样品测试:引入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样本,验证检测系统准确性,识别潜在偏差,提升结果可靠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记录过滤参数、培养时间和菌落数,应用统计方法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估数据一致性。

结果报告编制:生成标准化报告,包括检测方法、样本信息和菌群浓度值,确保可追溯性和合规性。

方法验证与校准:定期验证过滤效率和培养条件,校准仪器参数,确认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

环境干扰因素评估:分析样本中悬浮物pH值和温度对检测的影响,优化预处理步骤,减少干扰误差。

检测范围

饮用水源监测:应用于自来水厂和井水等饮用水供应系统,评估微生物污染风险,确保水质安全符合卫生标准。

废水处理厂出水:检测处理后废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监控处理效率,防止环境水体污染。

游泳池与浴场水质:评估公共游泳场所的水体卫生状况,识别粪便污染源,保障用户健康安全。

地表水环境监测:用于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定期检测,追踪污染趋势,支持生态保护决策。

地下水质量评估:检测井水和泉水样本,监控地下水源的微生物安全,预防饮用水污染事件。

食品加工用水检测:应用于饮料生产和食品清洗用水,确保微生物指标达标,避免食源性疾病风险。

土壤渗滤液分析:评估垃圾填埋场或农业区域的渗滤液,监控粪大肠菌群迁移,防止土壤污染扩散。

医疗废水处理:检测医院和诊所排放废水,评估消毒效果,控制病原体传播风险。

水产养殖水体监测:用于鱼塘和养殖池水质检测,优化养殖环境,减少鱼类疾病发生率。

工业冷却水系统:监控冷却塔和循环水中的微生物水平,防止生物膜形成和设备腐蚀。

检测标准

ISO 9308-1:2014《水质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计数 第1部分:低细菌含量水的膜过滤法》:规定了膜过滤法检测低细菌含量水样的标准程序,包括过滤、培养和计数要求。

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中国国家标准,涵盖饮用水粪大肠菌群检测的膜过滤技术细节和质量控制措施。

ASTM D5392-93《通过两步膜过滤程序从水中分离和计数大肠杆菌的标准试验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定义膜过滤步骤和确认试验方法。

GB/T 8538-2016《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适用于矿泉水微生物检测,包括粪大肠菌群的膜过滤法操作规范。

ISO 5667-3:2018《水质 采样 第3部分:水样保存和处理指南》:提供水样采集和保存标准,支持膜过滤检测的样本完整性。

检测仪器

滤膜过滤装置:由滤膜支架和漏斗组成,孔径0.45微米,用于分离水样中的细菌,确保微生物截留在滤膜表面。

恒温培养箱:温度控制精度±0.5°C,范围30-50°C,提供稳定培养环境,促进粪大肠菌群生长和显色。

真空泵系统:负压范围0-100kPa,流量可调,驱动过滤过程,高效分离样本液体与细菌。

菌落计数器:配备放大镜和计数网格,自动识别和统计蓝色菌落数量,减少人工误差。

高压灭菌器:温度121°C,压力103kPa,用于灭菌滤膜、培养基和器具,防止交叉污染。

显微镜:放大倍数40-1000倍,辅助观察菌落形态和颜色,确认粪大肠菌群特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