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麻纤维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19  

棉麻纤维含量检测是纺织品成分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国际和国内标准方法对棉和麻纤维进行定量测定。检测过程包括样品制备、纤维鉴别、含量计算及数据验证,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各种纺织产品的质量控制。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纤维含量测定: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定量分析样品中棉和麻纤维的质量百分比,确保符合产品标准和要求,是检测的核心项目。

混纺比分析: 确定棉麻混纺产品中各组分的比例,使用标准方法计算纤维含量,以保证产品标签的准确性。

纤维鉴别: 利用显微镜或光谱技术区分棉和麻纤维的形态特征,避免误判和混淆,提高检测可靠性。

样品制备: 对纺织品进行切割、清洗和干燥处理,确保样品均匀且无杂质,为后续检测提供标准基础。

显微镜观察: 使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纤维的横截面和纵向形态,辅助鉴别棉麻类型并评估纤维状态。

化学溶解法: 通过特定溶剂溶解非目标纤维,分离出棉或麻组分,并计算剩余纤维的质量含量。

红外光谱分析: 应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纤维的化学结构特征,快速识别棉麻成分并验证含量结果。

重量法测定: 基于纤维溶解后的重量变化计算含量,需精确称量和处理样品,确保数据准确性。

图像分析: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自动计数和测量纤维,提高效率并减少人为误差。

标准曲线法: 利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建立曲线,通过比对未知样品的光谱或重量数据定量分析纤维含量。

检测范围

棉麻混纺面料: 常用于服装和家居用品的纺织材料,需检测纤维含量以确保舒适性和耐久性符合标准。

家居纺织品: 包括窗帘、沙发套等产品,检测棉麻含量以评估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

服装面料: 应用于上衣、裤子等服饰,纤维含量检测保证标签真实性和消费者权益。

工业用纺织品: 如过滤布或防护服,需确定棉麻比例以满足强度、透气性等工业要求。

装饰布: 用于室内装饰的织物,检测纤维含量以确保美观、耐用和环保标准。

床上用品: 包括床单、被套等,棉麻含量影响舒适度和健康性,需严格检测。

毛巾: 吸水性产品,纤维含量检测验证吸水性和柔软度是否符合预期。

帆布: 重型纺织材料用于背包或帐篷,检测棉麻含量以保证耐磨和强度性能。

麻绳: 绳索类产品,纤维含量分析确保安全性和负载能力达到标准。

地毯: 地面覆盖材料,检测棉麻成分以评估耐久性、清洁性和环境影响。

检测标准

ISO 1833-1:2020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 一般原则: 提供了纺织品纤维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适用于棉麻混纺产品的分析。

ASTM D629-15 纺织品定量分析的标准测试方法: 规定了化学和显微镜方法用于纤维含量测定,确保结果一致性和可比性。

GB/T 2910-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中国国家标准详细说明了纤维溶解和计算程序,用于棉麻含量检测。

ISO 5088:2018 纺织品 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涵盖显微镜和化学技术用于纤维识别,支持棉麻检测的准确性。

GB/T 16988-2013 纺织品 纤维含量测定 显微镜法: 采用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棉麻混纺样品。

ASTM D1909-13 纺织品标准测试方法用于纤维分析: 包括重量法和溶解法用于含量测定,确保检测过程标准化。

ISO 2076:2013 纺织品 人造纤维属名: 提供纤维分类和命名规则,辅助棉麻检测中的正确标识。

GB/T 2911-2009 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 专门针对混纺产品的检测方法,用于棉麻比例计算。

ASTM D1776-15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规定样品处理条件,确保检测环境一致性和结果可靠性。

ISO 139:2005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国际标准用于样品预处理,保证棉麻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检测仪器

光学显微镜: 用于放大观察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本检测中鉴别棉麻类型并辅助含量分析。

化学分析仪: 具备溶解和分离功能,通过处理样品分离纤维组分,用于定量计算棉麻含量。

电子天平: 高精度称量设备,测量样品质量变化,确保纤维重量法测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红外光谱仪: 分析纤维的化学键和组成,快速识别棉麻成分并验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图像分析系统: 自动处理纤维图像进行计数和测量,提高检测效率并减少主观误差。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