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208
非成像微光夜视增强透镜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光谱透过率检测:测量透镜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能量透过比例,评估其在不同光谱波段下的透光性能,确保其与像增强器的光谱响应相匹配。
调制传递函数检测:通过分析透镜对不同空间频率信号的传递能力,客观评价其成像对比度和分辨率特性,反映系统成像的综合质量。
相对畸变检测:测量像平面内实际像点位置与理想位置的最大偏差,评估透镜产生的图像形变程度,确保观测图像无显著几何失真。
焦距与后截距检测:精确测定透镜光学系统焦点到像面中心的距离,确保其与像增强器光电阴极的匹配精度,影响系统成像清晰度。
光轴平行度检测:检测透镜机械基准轴与光轴的偏离程度,评估其装调精度,偏差过大会导致图像偏移和观察疲劳。
杂散光系数检测:量化分析系统内部反射和散射产生的非成像光能量占比,评估其对图像对比度的负面影响,确保低照度下图像纯净。
夜视系统信噪比检测:测量像增强器输出信号与背景噪声的比值,直接决定微光条件下图像的可用性和观测者识别能力。
亮度均匀性检测:评估像增强器输出屏不同区域亮度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暗角或亮斑,保证观察视场整体均匀。
环境适应性检测:模拟高低温、湿热、振动等恶劣环境条件,检验透镜及系统性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野外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密封性检测:对充有高纯惰性气体的像增强器组件进行气密性检验,防止气体泄漏导致阴极中毒和性能衰减,保障核心器件寿命。
检测范围
单目微光夜视仪物镜:作为系统前端核心成像部件,其成像质量与集光能力直接影响后续像增强器的工作效能与最终观察效果。
双目微光夜视头盔系统:应用于单兵头盔的立体观测设备,要求左右物镜的光学性能高度一致,以确保观测舒适性和目标定位准确性。
微光夜视瞄准镜镜头:用于轻武器瞄准,需承受后坐力冲击,对其结构强度、抗震性及光学稳定性有极为严苛的要求。
车载微光观察系统镜头:安装在车辆上进行夜间驾驶与观察,需具备大视场、低畸变特性,并能适应车辆行驶中的振动环境。
微光夜视监控摄像机镜头:用于安防监控领域,进行全天候低照度监视,要求镜头具备高透过率和抗杂光干扰能力。
微光夜视望远镜物镜:用于野外远距离观察,通常具有较长焦距和较大口径,对分辨率和像质要求较高。
像增强器输入输出窗口:位于像增强管两端的平板光学元件,需具备高透过率、低缺陷、与管壳良好匹配的膨胀系数。
微光夜视系统中继透镜:用于在系统内传递和转换图像,其像差校正水平和装调精度影响整个系统的传函表现。
激光补光系统滤光片:与夜视仪配合使用的主动照明系统中的滤光元件,需精确控制通过波段,防止自身激光泄露或外界干扰。
微光夜视仪目镜:将像增强器输出屏的图像放大供人眼观察,其出瞳距离、眼点范围和视度调节范围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检测标准
GJB 2341-1995《微光夜视仪通用规范》:规定了我国军用微光夜视仪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试验方法,是产品验收的主要依据。
GJB 3979-2000《像增强器测试方法》:详细规定了军用像增强器的性能参数、测试条件与方法,包括亮度增益、分辨率、信噪比等关键指标。
ISO 10942-2006《光学和光学仪器 显微镜 镜筒滑块和镜筒》:虽针对显微镜,但其关于光机接口的部分条款对夜视仪透镜的机械配合检测有参考价值。
GJB 150.8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8部分:淋雨试验》:用于检验夜视设备及其透镜组件的防淋雨密封性能。
GJB 150.16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6部分:振动试验》:考核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承受规定严酷等级振动能力的方法。
GB/T 9246-2008《显微镜 光学显微术用浸液》:涉及光学介质的标准,对评估透镜与界面材料的相容性有参考作用。
MIL-STD-750-4《半导体器件试验方法》:美国军用标准,其部分环境试验方法可用于评估夜视器件中电子元部分的可靠性。
GJB 360B-2009《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包含了多种环境应力试验,可用于评估夜视系统各组件的环境适应性。
检测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利用干涉仪和红外光源测量透镜材料在不同波长的透过率,用于精确分析其红外光谱特性。
调制传递函数测量仪:通过扫描不同空间频率的光栅像来测定透镜的MTF曲线,客观评价其分辨率和对比度传递能力。
数字式精密测角仪:采用高精度角度编码器测量透镜的光轴偏差、棱镜角度等参数,确保光学元件的加工与装调精度。
高精度光度计/亮度计:配备微小测量探头,用于测量像增强器输出屏的亮度、均匀性和信噪比,评估其光强输出性能。
三综合试验系统:可同时施加温度、湿度和振动应力,用于考核夜视增强透镜整机在复合环境条件下的性能与可靠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端发射激光器检测
下一篇:激光作用半导体装置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