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生殖毒性多代次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生育力与生殖性能评估:通过观察亲代动物的交配行为、受孕率、妊娠天数等指标,综合评价受试物对动物繁殖能力的潜在影响,确保检测数据的全面性。
胚胎发育毒性观察:系统检查妊娠中期胚胎的形态发育状况,包括器官形成和体节分化,识别受试物可能引起的胚胎生长迟缓或结构异常。
胎仔宫内生存能力检测:统计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和吸收胎数,计算胎仔存活率,评估受试物对胚胎宫内生存的毒性效应。
子代生长发育监测:持续追踪子代动物从出生到离乳的体重增长、身体发育指标,以及睁眼、张耳等关键生理标志的出现时间。
子代生殖功能评价:在子代动物性成熟后,进行交配试验并观察其生育指标,评估受试物对后代繁殖能力的延续性影响。
哺乳期幼仔行为学测试: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行为学实验,如翻身反射、负趋地性等,评估受试物对子代神经发育的潜在影响。
亲代动物病理学检查:对亲代动物的生殖器官进行详细的宏观和微观病理学检查,包括卵巢、睾丸、附睾等组织的形态学评估。
激素水平测定:采用免疫分析等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的雌二醇、睾酮、促卵泡激素等生殖相关激素浓度,评估内分泌干扰效应。
精子质量分析: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评估雄性动物精子浓度、活力、运动参数和形态学特征,检测生精功能障碍。
遗传毒性伴随检测:利用微核试验或彗星试验等方法,评估受试物对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损伤潜力,为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检测范围
工业化学品:用于评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化学原料、中间体和添加剂对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潜在毒性风险。
农药残留物:检测农业用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产品长期低剂量暴露对生物体多代繁殖功能的影响。
医药产品:针对新药研发中的候选化合物,进行临床前生殖毒性评价,为人体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
化妆品成分:对化妆品中使用的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功能性成分进行生殖发育安全性评估。
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防腐剂和风味增强剂等添加剂对后代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环境污染物:评估水体、土壤和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野生动物及人类的生殖健康风险。
纳米材料:研究工程纳米颗粒通过不同暴露途径进入生物体后对生殖系统和后代发育的独特毒性效应。
医用材料:检测植入性医疗器械中可浸提物和降解产物对局部组织和全身生殖功能的长期影响。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评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卤代乙酸类和三卤甲烷类化合物对生殖内分泌的干扰作用。
职业暴露化合物:针对特定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的化学物质,进行生殖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检测标准
OECD 416《两代生殖毒性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标准化测试指南,详细规定了实验动物选择、给药方案、观察指标和结果解释要求。
OECD 443《扩展一代生殖毒性研究》:采用包括生殖发育毒性终点在内的综合测试方法,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同时保证数据科学性。
US EPA OPPTS 870.3800《生殖和生育效应》: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的测试指南,适用于农药登记所需的多代生殖毒性试验。
GB/T 21758-2021《化学品 两代生殖毒性试验方法》: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化学品生殖毒性测试方法,适用于化学品危害鉴定和风险评估。
GB/T 39227-2020《化学品 扩展一代生殖毒性试验方法》:中国最新发布的替代测试方法标准,整合了传统多代研究和发育神经毒性终点。
ISO 10993-13:201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国际标准中涉及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生殖毒性评价的相关要求。
ICH S5(R3)《检测药物生殖与发育毒性的指导原则》: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制定的药物生殖毒性试验标准,被多个国家药品监管机构采纳。
检测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光电比色原理和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快速测定血清中生殖激素水平和生化指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利用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生物样本中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提供毒代动力学数据。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通过高速摄像和图像处理技术,自动分析精子运动参数和形态特征,客观评估雄性生殖功能状态。
病理组织切片扫描系统:采用全自动显微成像技术,对生殖器官组织切片进行高分辨率数字化扫描,便于远程会诊和定量分析。
行为学自动分析系统:利用视频追踪和机器学习算法,自动记录和分析子代动物的自发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行为毒理学检测效率。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复合胶水蒸气透过检测
下一篇:醇类消毒剂压力耐受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