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保留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3  

生物活性保留率检测是评估材料在加工或处理过程中其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保持能力的关键技术指标。该检测通过量化活性成分的存留比例,为产品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及效能验证提供科学依据,涵盖医药、食品、化妆品及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活性蛋白含量测定:通过光谱或色谱分析方法定量检测样品中功能性蛋白质的残留量,评估其在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变性程度,确保生物活性基础物质的完整性。

酶活力保留率分析:采用特定底物反应体系测定酶催化活性变化,计算处理前后酶活力比值,直接反映生物催化功能的保留状况。

多糖生物活性评估:通过细胞培养或体外模型测试多糖类物质的免疫调节或抗氧化活性残留率,验证其结构稳定性与功能有效性。

抗菌活性保留测试:采用微生物抑制法测定抗菌成分处理后的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变化,量化抗菌效能的维持程度。

生长因子活性检测: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或信号通路激活试验评估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存留率,确保其促进细胞生长功能的可靠性。

疫苗抗原效价测定: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疫苗制品中抗原结合位点的保留情况,评估其诱导免疫应答能力的稳定性。

益生菌存活率计数:采用平板培养或荧光染色技术统计处理前后活菌数量比例,反映微生物制剂的生物活性存留状态。

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分析: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黄酮、多酚等活性成分的残留量,评估提取工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细胞活性保持率测试:通过台盼蓝染色或MTT法测定处理前后细胞存活率,评估生物材料或制剂对细胞活性的保护效果。

抗体结合活性检测:采用ELISA或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抗体抗原结合能力变化,验证生物治疗产品的功能完整性。

检测范围

冻干生物制剂:包括疫苗、酶制剂等通过冷冻干燥工艺保存的产品,需检测活性成分在脱水-复水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功能保留率。

功能性食品原料:富含益生菌、活性肽或植物提取物的食品基料,需评估加工灭菌环节对生物活性成分的破坏程度。

医用植入生物材料:如涂层含有生物活性因子的骨修复材料,需检测灭菌及储存过程中活性因子的保留效能。

化妆品活性成分:包括抗氧化剂、美白因子等功效成分,需验证其在不同配方体系及储存条件下的活性维持能力。

发酵产物提取物: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抗生素、有机酸等产物,需检测提取纯化过程中目标活性物质的回收率与活性状态。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负载生长因子或信号蛋白的生物支架,需评估其制备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率与释放活性。

中药浸膏与配方颗粒:传统中药经现代制剂工艺处理后,需检测其有效成分的转移率与生物活性保留程度。

基因治疗载体:病毒或非病毒载体在制备与储存过程中需检测其感染效率或转染活性的保持率。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从藻类、贝类等提取的活性成分,需评估加工过程中对热敏性生物活性的影响。

抗菌涂层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抗菌涂层,需检测灭菌处理后抗菌因子的活性存留与持续效能。

检测标准

ISO 10993-5:200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规定了医疗产品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细胞毒性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活性保留率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GB/T 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中国国家标准针对医疗器械生物活性成分的细胞毒性测试要求,涵盖活性保留效能评估规范。

ISO 20645:2004《纺织品 抗菌活性的测定 琼脂扩散板法》:适用于纺织品类抗菌剂活性保留率的测试方法,通过扩散效应评估抗菌效能存留。

GB/T 21510-2008《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纳米材料抗菌活性检测流程,包含处理前后活性保留率的比较测定。

USP〈1035〉《生物活性检测通用章节》:美国药典收录的生物制品活性检测指导原则,涵盖活性成分保留率的分析方法与验证要求。

EP 2.7.1《欧洲药典 生物测定法》:欧洲药典针对生物制品活性测定的规范标准,包含活性保留率的统计分析与效能评估方法。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s: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包装系统对生物活性影响的评估指南,涉及活性保留率稳定性研究要求。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适用于益生菌等活性微生物制剂的存活率计数方法,间接反映生物活性保留状态。

ISO 17190-1:2020《尿失禁辅助器具 第1部分:聚合物材料的活性成分测定》:针对医疗聚合物中活性成分保留率的测试标准,涵盖提取与检测方法。

GB/T 34796-2017《水溶液中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测定》:中国国家标准规定抗菌肽活性检测方法,包含处理前后活性保留率的定量分析。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或荧光检测器的分离分析设备,通过保留时间与峰面积定量分析活性成分含量,用于计算生物活性物质的残留比率。

酶标分析系统:集成温控与振荡功能的微孔板检测设备,通过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直接计算酶活力保留率数值。

细胞培养与检测平台:包含二氧化碳培养箱与倒置显微镜的细胞实验系统,通过细胞增殖或毒性试验评估生物活性因子的功能存留状态。

微生物自动培养与计数系统:采用激光扫描或图像识别技术的菌落分析仪,自动统计活菌数量变化,计算微生物制剂的活性保留百分比。

荧光分光光度计:具备高灵敏度荧光检测功能的光学分析仪器,通过特征荧光信号变化测定活性蛋白构象稳定性与存留量。

等温滴定量热仪:测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热变化的精密仪器,通过结合常数分析评估活性蛋白或配体的功能完整性保留程度。

流式细胞仪:利用激光散射与荧光检测原理的细胞分析设备,通过表面标记物表达量变化评估活性因子对细胞功能的调控能力存留。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具备温度梯度控制与荧光采集功能的核酸分析设备,通过基因表达水平变化间接评估生物活性因子的功能效能存留。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